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中國經濟在困難中實現預期增長

2016年12月22日 10:35:45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2016年轉眼就要過去了。在經濟轉型持續推進幾年後,原有的經濟增長動力效用已經明顯減退,但新的經濟增長引擎還未能建立起來。就是在這樣困難的局面下,中國經濟仍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已公佈的前三季度GDP增速均為6.7%,由於第四季度的PMI等指標都呈穩定增長態勢,預計第四季度的GDP增速能夠保持在同等水準甚至略高於前三季度,全年完成年初制定的經濟增長目標已無懸念。而就6.5%以上的增長水準來説,雖然與前幾年的高增長紀錄已不可同日而語,但放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觀察,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仍然居於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前列。

  但是,即使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最終落定在同比增長6.7%的水準上,情況也不容十分樂觀。從2010年開始,這已經是連續第六年經濟增速出現下降了,而且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出現連續6年增速下行的紀錄。如果這種趨勢不能扭轉,在未來幾年繼續呈現GDP增速逐年下行的情況,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會十分艱難。實現全面小康有兩個量化指標,其中之一是到2020年國民經濟要在2010年基礎上實現翻一番。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從中央到地方都對經濟穩增長高度重視,目前看中國經濟的總體狀況還是令人滿意的,經濟運作實現了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長速度保持了合理區間。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模式,這就是以投資和貨幣“雙擴張”的手段來給經濟增長不斷地提供刺激。但是,經過幾十年一鼓作氣的發展,這種模式已經露出了疲態,其對經濟刺激的邊際效應正在減退,並且越來越不可持續,而其副作用卻正在日益泛化,特別是房地産市場在被作為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龍頭産業”大力發展以後,房價過快上漲已經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黨的十八大以後,中央果斷推進經濟轉型,期望建立起能夠對經濟增長起到拉動作用的新引擎。由於國內外各種不利因素的牽制,特別是國際市場的低迷導致我國外貿增長的空間受到嚴重擠壓,這方面的效果還未能充分顯現。在這種情況下,中央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時提出適度擴大國內總需求的目標,保證了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在國內外各種不利因素綜合交織之下,中國能夠按預期實現經濟增長目標,未出現一些悲觀者所預言的經濟硬著陸,這個成績來之不易。一年來,中國經濟的曲折前行表明,中央對經濟形勢作出的重大判斷、對經濟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對經濟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調整,經受住了實踐檢驗,是符合實際的。今年下半年以來,各項經濟指標已經明顯好轉,我國經濟最困難時期已經過去,經濟增長從高速轉為中高速的態勢已經確立。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依然蓬勃和強勁,關鍵是要加大改革力度,將束縛市場活力的各種體制性頑癥有效地祛除。

  回顧2016年中國經濟工作,一些矛盾和問題還比較突出。其中主要的問題有,産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遲緩,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有所積聚,部分地區經濟滑坡較為嚴重。另外,在政府管理調控經濟的手段上,也有需要改進之處。比如房地産去産能過多地由政府行政手段來推動,表明政府對房地産市場的調控仍然不夠成熟,面對市場急劇變化表現得比較被動。再如在保增長穩增長的過程中,政府更多地倚重於國有企業,對民營企業雖然也有減負的政策出臺,但力度不夠,執行的效果也差,導致對GDP增長的貢獻主要由國企挑了大梁,而民營經濟提振不力。這些問題如果能夠及時得到化解克服,中國的經濟增長將展現出更加理想的前景。(周俊生)

[責任編輯:郭碧娟]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