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醫院叫板“新農合” 不妨作正面解讀

2016年11月28日 10:45:40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加大衛生投入,並不斷提高精神衛生投入佔比,尤其對貧困重型精神病患者爭取實現終身免費治療,應該是努力的方向。

  位於廣西北海市合浦縣的精神病醫院北海宏科康復醫院,日前發公開信稱,退出全國精神衛生綜合管理試點工作。原因是,近期合浦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突然下調“新農合”的報銷比例,導致醫院經營陷入困難。目前,醫院已將相關材料轉交給上級主管部門。

  一般而言,醫院對醫保是既愛又恨。“愛”是因為如今城鄉居民都參加醫保,醫院不與醫保掛鉤,何來患者?“恨”是因為醫保管理部門與醫院並非“一條心”,有些醫保政策或單方舉措讓醫院感覺十分不爽。可是,不爽歸不爽,真敢與醫保管理部門鬧翻的不多,北海宏科康復醫院自斷後路,以退出叫板“新農合”,顯然是被逼到了墻角。

  當然,退出“新農合”可能只是一種姿態,即使不退出,醫院也不是沒有對付辦法,一招就是“瞞天過海”。按合浦縣“新農合”規定,精神病醫療費用依據住院時間分4個階段,按日報銷,時間越長,報銷比例越低。有精神病院便通過這樣的手法變通——病人頻繁“被出院”以獲得較高的報銷額度。不久前,廣西合浦精神病院就曝出為數十名患者重復辦理出入院手續的醜聞,其中一位患者在兩年間有10次出入院記錄。實際上,這些患者從未離開過醫院。按照下調“新農合”的新規定,前三個階段報銷比例不變,僅降低後面階段的報銷比例,病人“被出院”現象可能更普遍。但是,這條路也充滿風險,畢竟這種行為涉嫌騙保,觸及法律紅線。

  另一招是“擊鼓傳花”,將“新農合”報銷比例降低部分轉嫁給患者。這條路也不好走,對醫院、對社會都不利。因為,絕大部分精神病患者家中的經濟條件並不好,因病致貧的家庭非常多,即使醫保報銷了大部分,很多家庭依然無法長久性承擔餘下費用。不少家庭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選擇放任自流。如果沒有其他資金有效補位,下調“新農合”的報銷比例,情況可能出現惡化。一些未康復的精神病患者重新流入社會,等於埋下了一顆顆“非定時炸彈”,社會風險可想而知。因此,“新農合”下調無疑是在“挂倒擋”。

  合浦縣“新農合”此舉原因何在,未見官方説法,就普遍情況,降低報銷比例也許有隱情。“新農合”的個人繳費不高,報銷比例較高,不符合以收定支的大原則,也容易導致“新農合”出現資金入不敷出,平衡控費與保需的難度不小。面對近年來“分解住院”“挂床住院”“虛構治療過程”等違規騙保現象時有發生,“新農合”的存量改革,應該劍指提升經辦機構監管能力、加大處罰力度,同時調整和完善新農合基金使用支付辦法。

  面對精神病患者治療的特殊情況,“新農合”增量改革的希望應寄託在投入托底上。與國外相比,我國精神衛生投入佔衛生總投入的比例仍處於較低水準,窘迫程度可想而知。加大衛生投入,並不斷提高精神衛生投入佔比,尤其對貧困重型精神病患者爭取實現終身免費治療,應該是努力的方向。一句話,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要爭取做到“一個都不能少”。□連海平

[責任編輯:郭碧娟]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