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慈善超市” 依託社區才有生命力

2016年11月10日 10:07:41  來源:長沙晚報
字號:    

  11月8日,在福建省漳州市老年體育活動中心對面,出現這樣一家超市——漳州市首家愛心慈善超市。在這家慈善超市,困難戶憑愛心傳遞卡每月可領物品5件。除此之外,他們還可將解決困難的心願填寫在心願榜上,讓愛心人士和志願者認領後,幫助實現心願。而慈善超市向愛心人士發放“愛心積分存摺”,愛心“零存整取”,可以兌換現金。(11月9日《閩南日報》)

  通過漳州推出的這家慈善超市,困難群眾可憑卡領取物品,表達心願後可繼續獲得愛心人士幫助,實現了慈善的可持續性;同時,愛心人士可通過積分,獲得現金回報,是慈善的良性互動。特別是,慈善超市將採取“政府搭臺、社會參與、群眾受益”的模式,成為最低生活保障的有效補充、社會救助體系和社區服務的重要內容。如果這種慈善超市,能激發人們對分配製度的關注,更新對貧困人口的觀念,加強對城市弱勢群體的關注,讓救助體制與時俱進,這無疑是一件好事。

  其實,慈善超市在國內早有先例。不過,從多地慈善超市運轉情況來看,呈現出“銷售熱、慈善冷”的尷尬場面,發展前景並非十分樂觀。一些慈善超市,首先面臨著身份和資金的難題,慈善事業政策性很強,未經慈善管理機構批准不得隨意創辦;還有運轉成本的問題,如果是以慈善的名義來進行商業炒作,是堅決不允許的,其目的只能是公益性的。

  各類慈善超市除了身份和資金問題外,還面臨著自身發展的諸多問題。慈善超市的發展僅靠民間的運作是很難支撐的。物品單調、不能滿足困難群眾需要是主要原因。調查顯示,85%以上的困難群眾最希望得到食品方面的救助,然而,慈善超市日常儲備最多的卻是舊衣物。另外,許多市民並不知道慈善超市的存在,或者不清楚這個機構的具體職能,要進行較大規模的捐贈或受捐都存在困難。更何況,對捐贈物品如何分類存放也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要讓慈善超市走出困境,真正滿足困難群眾的日常需要,核心是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統一管理和物資調配,讓慈善超市成為幫扶困難群眾的一個有效平臺。沒有資金的保障,慈善超市只能是無源之水,難以為繼。還有,慈善超市必須依託社區服務,才有生命力,因為社區直接與群眾打交道。社區慈善超市可以建設成標準化平臺,形成統一的管理和物資調配機制,最終使慈善超市真正成為市民奉獻愛心的捐贈中心、救助物資的調配中心、困難群眾的救助中心。(汪昌蓮)

[責任編輯:郭碧娟]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