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甘肅省慶陽市是原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貧困發生率曾長期保持在40%以上,是全國貧困程度最為嚴重的革命老區之一。近年來,慶陽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任務,結合老區實際、抓住關鍵問題,激發幹部群眾脫貧內生動力,有效推動了老區人民脫貧致富。
推動思想觀念深刻轉變。實現脫貧,首先思想上要“脫貧”,擺脫“等靠要”的思想觀念。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地區群眾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在扶貧工作中,慶陽市首先從轉變幹部群眾的思想觀念入手。一方面,教育引導幹部群眾由被動脫貧向主動致富轉變。針對貧困群眾脫貧信心不足、致富技能不強的實際,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邀請專家和致富能手到貧困村宣講政策、分享經驗,幫助群眾樹立“寧願苦幹、不願苦熬”“脫貧靠自立、致富靠科技”的觀念,同時組織基層幹部和群眾代表走出去參觀學習,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另一方面,教育引導幹部群眾通過改善基礎條件改變人。盯住“貧在天、困在路”的基礎短板,打響以通村公路為牽引的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實施農村道路、安全飲水、弱電改造、易地搬遷四項扶貧工程,其中2015年新修村公路324條3173公里。基礎條件的明顯改善不僅增強了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而且促進了幹部群眾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深刻轉變。
夯實穩定增收的産業基礎。根據地方資源稟賦和産業發展基礎大力發展特色産業,是老區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慶陽市按照“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果則果、宜林則林”原則,加快農業産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把蘋果産業作為“鐵桿莊稼”,推廣蘋果栽培和種植技術,創新經營管理方式,建成生態果園150多萬畝;把草畜産業作為“增收工廠”,擴大紫花苜蓿種植面積,建設優質牧草基地,建成各類規模養殖場(小區)1104個,發展規模養殖戶8.3萬戶;把瓜菜産業作為“短線項目”,依託高原氣候條件下的10個萬畝灌區和18個千畝灌區,大力發展高原夏菜和反季節瓜菜;把苗林産業作為“綠色銀行”,鼓勵支援群眾採取苗林結合培育的辦法,每年完成宜林荒山綠化100萬畝以上,實現經濟、生態、社會多重效益;把非農産業作為“置換平臺”,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産業、城郊觀光農業和現代服務業,帶動農民向城鎮集中、産業向園區集聚,推動農民變市民。
發揚艱苦奮鬥的老區精神。對於貧困老區來説,脫貧攻堅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必須用好老區精神這一寶貴財富,用老區精神鼓舞幹部群眾開發建設與脫貧攻堅的幹勁。慶陽市注重弘揚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在血與火的鬥爭中鑄就的南梁精神,教育引導黨員幹部自覺傳承紅色基因,團結帶領群眾向貧困發起總攻,用勤勞和智慧改變貧困面貌、換來幸福生活。堅持把優質資源投向最貧困的村,讓最有能力的幹部幫聯最貧困的農戶。全市2507個機關單位、3.29萬名幹部對口聯繫所有貧困村、貧困戶,選派500多名市縣機關優秀幹部到重點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常年駐村工作隊員達到1.4萬人,從脫貧計劃制定、富民産業選定、扶貧項目敲定等方面全程跟進、全面發力,不脫貧不脫鉤。目前,這一做法已取得明顯成效。
(作者為中共甘肅省慶陽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