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蔡英文以參加巴拿馬運河拓寬工程竣工儀式為名,飛赴巴拿馬和巴拉圭展開“出訪首秀”。其間蔡以提升臺美實質關係、鞏固“邦交”、增大國際曝光度等為主軸,竭力尋求拓展國際活動空間,在兩岸分裂道路上越走越遠。
“踏實外交”難免踏空
蔡英文上臺後無意承繼陳水扁的“烽火外交”或馬英九的“活路外交”,而是另尋出路,拋出所謂“踏實外交”,聲稱要一步一腳印地與其他國家搏感情,強化對外實質關係。但其“踏實外交”不但未能起到加分效應,反而弄巧成拙,暴露了其“臺獨”罩門所在。
在國際場合公然宣揚“臺獨”。蔡英文在參觀巴拿馬運河時,自我簽名為“蔡英文,President of Taiwan(ROC)”。蔡英文在選舉過程中口口聲聲説是要選“中華民國(ROC)總統”,但當選之後,“中華民國(ROC)”卻變成只起點綴作用、可有可無的“備註”,這一方面暴露出蔡英文的認同錯亂,在“臺灣”與“中華民國”之間更傾向於“臺灣”,但又不敢公然背棄“中華民國”,另一方面更説明蔡英文想“借殼上市”,借由“中華民國”搞法理“臺獨”,暴露了蔡英文內心的真實想法。
倚美心態暴露無遺。蔡英文把過境美國視為重頭戲,其間與美副國務卿布林肯、美眾議院議長萊恩和前總統克林頓等人密集互動。蔡英文一再向對方示好,聲稱期待臺灣在加入TPP、“潛艦國造”等方面得到美國協助。但美國對蔡英文的回應則是典型的“口惠而實不至”,以TPP為例,美國國會能否通過TPP還不一定,它去支援臺灣加入TPP又能有多大意義?
“斷交”危機無法消除,國際活動空間難以拓展。近年來,臺灣即將遭遇“斷交潮”的聲音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巴拿馬總統瓦雷拉就多次公開放話,希望與大陸建交。蔡英文此次出訪,密集與近十個“邦交國”元首或代表互動,主要目的就是鞏固“邦交”關係、化解“斷交”危機。但就客觀效果來講,蔡英文並未達到初衷。巴拿馬和巴拉圭對於蔡英文的接待規格明顯是經過刻意壓低,向中國大陸示好的意味頗為濃厚。未來蔡英文是否能夠守住這些“友邦”,依然是一個巨大考驗。
對比陳水扁和馬英九時期的歷史經驗可以發現,如果臺灣當局能夠妥善處理好兩岸關係,則兩岸可以維持基本的默契,臺灣的對外活動也可獲得較大舒展空間。但如果臺灣當局拒絕承認“一中原則”,則臺灣國際活動空間也只能日漸萎縮。現在蔡英文當局誤以為可以“從世界走向中國”“先國際再兩岸”,這無疑是在出發點上就犯了方向性錯誤,未來只會南轅北轍,離預期目標漸行漸遠。
大陸反“臺獨”決心堅如磐石
蔡英文上述分裂小動作,只是其“柔性臺獨”工程中的冰山一角。綜合考慮蔡英文整體表現,則可發現她在很多領域都在推行“柔性臺獨”政策。
蔡英文在政治上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妄想使用拖延術,以“既不承認也不否認”的模糊態度來逃避問題的實質;經濟上弱化與大陸的連接,上臺後馬上調整對外經濟佈局,專門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要求臺灣企業減少對中國大陸的投資與貿易;文化教育領域大肆推行“臺獨”,啟用多位“臺獨”人士“入閣”,其中“文化部長”鄭麗君被稱為“文化臺獨的掌舵者”,“教育部長”潘文忠剛上任即宣佈廢止“課綱微調”,試圖切斷兩岸歷史連接。
凡此種種都説明,蔡英文“柔性臺獨”是一個立體全方位的系統性工程,正在按部就班向前推進,這將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重大隱患。
2016年“大選”前,蔡英文宣稱要與大陸“溝通、溝通、再溝通”,努力做到“有溝通、不挑釁、零意外”。現在看來,她根本沒有能力兌現自己的承諾,當初的口號現在也完全變成了“落空、落空、再落空”,在處理兩岸關係議題上也陷入“無溝通、頻挑釁、多意外”的尷尬困境。
就“無溝通”而言,由於蔡英文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國臺辦與“陸委會”、海協會與海基會之間的聯繫溝通機制已全面停擺;就“頻挑釁”而言,蔡英文在“臺獨”議題上一直動作頻頻,從未歇手,在巴拿馬以“臺灣總統”自居就是明顯的挑釁之舉;就“多意外”而言,蔡英文執政後,兩岸關係意外連連,雄風-3導彈“誤射”事件尤其引人注目,這種“意外”危害之深遠難以估量。
顯然,兩岸關係已由之前的“機遇管理期”進入“危機管控期”,正朝著“大衝突、小合作”甚至是“無合作”的方向滑落。對於蔡英文的“柔性臺獨”,大陸當然不會視而不見。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講話中特別強調,“對任何人、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進行的分裂國家活動,13億多中國人民、整個中華民族都決不會答應”。這番講話立場之堅定、態度之鮮明,值得蔡英文當局與民進黨深刻思考。
目前兩岸關係正處於十字路口,未來是繼續和平發展,還是原地打轉,甚至是大踏步倒退?球顯然是在蔡英文腳下。兩岸機會之窗稍縱即逝,蔡英文應與大陸相向而行,早日完成“未完成的答卷”,為兩岸關係破冰創造條件。(作者是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兩岸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