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評論員 伍剛
1978年3月18日,鄧小平同志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科學大會上指出,科學技術是生産力,發出了“樹雄心,立大志,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的號召,老科學工作者郭沫若情不自禁寫道:“我們民族歷史上最燦爛的科學的春天到來了。”
從科學的春天走來,中國經過38年的改革開放,不斷向科技要生産力,2015年中國研發支出達14220億元,中國刊發國際科技論文數量居世界第2位,中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5.1%,國家創新能力世界排名提升至第18位,“科技是生産力”助力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
2016年5月30日,史無前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三會合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與會的4000名代表説,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這個盛會,就是要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吹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
科技部與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十集紀錄片《創新之路》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開幕日首播,第一次大規模梳理世界創新,科技創業者柳傳志在該片中一語破的:“創新,是把中國推向世界強國、頂尖國家的一個最重要手段和途徑。”
人類農業革命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有許多遙遙領先的創新成果,對世界文明進步貢獻巨大,中國曾經是世界上的經濟強國。
人類發生工業革命、世界發生深刻變革的時候,中國錯過創新與世界同進步的歷史機遇,逐漸落到了被動挨打、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慘境地。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後,中國建立起全面獨立的科學技術體系,開啟了全面創新的時代。
建黨九十五週年的中國共産黨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將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國家戰略,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積極投身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科技創新作為第一生産力推動中國加速彎道超車:一個13億人口大國向科技創新人才強國轉型、從200種産品世界領先的製造大國向創新智造強國過渡、一個世界第一大網路用戶大國向網路創新強國升級。
中國順應全球化資訊革命浪潮,全面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網際網路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目前世界網際網路企業前十強中,中國佔了四席。神舟飛天創造了“中國高度”,蛟龍潛海縱向“中國深度”,高鐵引領“中國速度”,大望遠鏡拓寬“中國維度”。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在中國大地萬眾創新日新月異,賦予中國經濟新常態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清醒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沒有強大的科技,“兩個翻番”、“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難以順利達成,中國夢這篇大文章難以順利寫下去,我們也難以從大國走向強國。
人類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現在正在經歷資訊革命。一部五千年從未中斷的中國創新巨著正由炎黃子孫共同續寫、全新創造,從四大發明到兩彈一星,從張騫、鄭和絲路足跡到今天一帶一路沿線中國高鐵通達全球,從世界最早的紙幣宋代交子到今天人民幣入籃國際貸幣基金組織,從嫦娥奔月到中國人首次載人飛船太空行走,從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到全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從古老的中國算盤到打破世界超算紀錄的中國天河一號......
中國的創新不是寫在有限的紙上,而是寫在無限的宇宙之間。
中國剛發佈走向未來創新戰略藍圖: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創新的基因,在這個需要巨人而且産生巨人的創新時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中華民族必將在無窮的宇宙長河中探索無窮的真理,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終將屹立世界民族強林!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