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追究到底”體現為員工維權的溫度

2016年04月19日 13:37: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4月17日,順豐公司一名快遞小哥在北京富貴園小區騎車不小心與私家車剮蹭,司機下車口出髒話,並多次掌摑快遞員。快遞員被打視頻傳到網上,被網友大量點擊轉發,打人者的殘暴狂悖引起輿論公憤。北京市公安局東城分局昨天通報,在車輛剮蹭糾紛中毆打順豐快遞員的司機李某,因尋釁滋事被行政拘留10日。

   快遞小哥被打視頻刷爆網路,警方迅速介入調查。打人者委託家屬通過媒體向被打快遞小哥致歉,表示十分後悔,願配合警方調查。順豐公司隨即發佈聲明,要求依法追究打人者的責任,稱“動手打人就要承擔法律責任,我們不要錢,你給我多少錢,我們都不會去對這個事情妥協”。針對網傳順豐集團總裁王衛發朋友圈稱“如果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順豐總裁”,王衛表示,此事關乎員工的尊嚴,錢和道歉不能解決問題,沒有調解的餘地。不知打人者的道歉與順豐方面“追究到底”的強硬態度有無直接關係,但順豐公司旗幟鮮明地支援和幫助快遞小哥維權,贏得了網友的一片讚譽之聲,也促發人們對構建以維護員工利益為重點的新型企業(單位)文化進行更深入的探究。

   從以往常見的情形來看,如果快遞小哥的傷情未達到需追究打人者刑責的程度,加之打人者已經道歉,且沒有被扒出有什麼顯赫背景的話,他以尋釁滋事被行政拘留10日,此事大概也就告一段落了。警方以這個結果結案,網友也因為沒有更多“看點”而散去,這就是網路時代的特點——公共事件會因為輿論關注度高而從“小事”變成“大事”,也會因為輿論熱度的降溫迅速從“大事”變成“小事”。

   現實中,像此次事件中的打人者那樣自我感覺優越的人太多了,比如物業業主毆打保安,大老闆毆打小攤販,旅客侮辱乘務員……這類事件屢屢發生,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有人平等意識匱乏,不憚踐踏社會公序良俗。如何消除這種思維?只是靠每個人漸漸變好嗎?恐怕不行,壞人只會變老,但不會自己變好。壞人變好離不開外部的壓力,要形成這種壓力,離不開像順豐那樣“追究到底”的決心和行動。

   送報、送餐、送快遞等配送行業,需要得到社會的尊重。為什麼在類似“快遞小哥被打”事件中,受傷者往往是社會上最普通的人或者邊緣群體、弱勢群體?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本身的弱小,缺乏對抗和反擊的能力,對他們施暴的風險很低。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在社會上相對孤立,沒有自己明確的利益代言人。環衛工人被打了,少見有環衛部門高調替他們討説法;小攤販被打了,少見有什麼組織站出來幫他們維權;流浪漢被打了,如果不是性質太惡劣且被網友拍下來發到網上,更是幾乎無人説話。弱勢者之所以容易受到傷害,是因為法律的救濟成本太高,而作為社會中間層的企業、單位,又大多是鬆散而自利的,缺乏應有的彈性,不能對他們起到保護的作用。很多時候,他們都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人格尊嚴受到傷害的弱勢者,大多會選擇忍氣吞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他們最“明智”的選擇。這種選擇有時能夠化解個體的矛盾,但客觀上會助長惡人的囂張氣焰,加重社會的戾氣和怨氣。反觀順豐公司的“追究到底”,這不是“霸道總裁”個人形象的展示,而是企業責任感的生動體現。企業與員工是利益共同體,員工受傷害就意味著企業受傷害,企業有義務為員工撐起權利保護傘。推而廣之,所有企業、單位都應當成為個體的利益代言人,因為再強大的個體都是弱小的,再弱小的組織也是強大的,只有當個體不再是碎片化、原子化生存,我們才能建成一個有溫度、低風險的社會。(此飛)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