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召開的北京市“兩會”上,北京市交通委對市民關注的供暖季單雙號限行問題作出回應,稱研究單雙號限行是為了減少機動車排放緩解霧霾。
奧運會、霧霾紅色預警等臨時性的單雙號限行對於北京市民來説並不陌生,但能否在供暖季實行常態化的單雙號限行確實需要深入論證。這種涉及群眾財産使用權益和出行權利的重大公共決策,先要做好“不可行性研究”。
重大決策失誤造成的危害,往往比貪污腐敗更可怕。近些年,有的部門搞所謂“創新”管理,拿公眾的切身利益去試錯、交學費,政策出臺沒幾天就戛然而止;有的地方搞重大工程建設拍腦袋就定了,花費鉅資的主幹道剛開通就堵,大手筆興建的飛機場、火車站常年門可羅雀;有的地方一紙文件“半夜雞叫”就限行、限購,反對聲四起,不得不朝令夕改……這樣的教訓比比皆是,其背後反映出政府部門決策由於不重視“不可行性研究”,或者走過場搞“可行性研究”,缺乏科學性、可行性。
“不可行性研究”與“可行性研究”是一體兩面,是決策之前的反向論證過程,需要考察研究決策失敗的可能性、存在的不足、隱藏的風險。當前,一些重大公共決策往往只看重“可行性研究”,容易陷入先入為主的思維牢籠,加上長官意志的慣性,“可行性研究”也就成了“可行”的“通行證”。忽略“不可行性研究”,就失去了通過不斷質疑與辯駁,讓決策意向在不斷修正中變得更科學的機會。
重大決策做好“不可行性研究”,關鍵是要規避權力任性和長官意志的慣性,提高決策的可行性、科學性和民主性。具體而言,北京正在研究的供暖季單雙號限行作為一種行政強制手段,本質是一種徵用,是否侵害公民財産使用權、有違憲法和法律精神?私家車尾氣排放對霧霾“貢獻”到底有多大?如果實施限行,公共交通運力能否及時補缺……這些問題都需要扎紮實實做好“不可行性研究”,正反兩方面科學論證,特別要注重研究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問題,充分吸納民智集思廣益。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對各地政府部門而言,凡屬事關公共利益的重大民生決策,不僅要做“可行性研究”,更不能忽略獨立的“不可行性研究”,充分論證讓法理、真理越辯越明。長遠看,還應把“不可行性研究”規範化、制度化,作為依法行政必不可少的民主決策程式,嚴格落實重大決策終身追責制。(記者王賢、張紫赟)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