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吃”的豬肉是怎樣煉成的?

時間:2015-03-23 15:11   來源:新華網

   生豬從養殖到屠宰再到上市,在各個環節都有一套很嚴格的檢驗檢疫規定,各種檢疫手續齊全的豬肉才能上市銷售。但記者近日在河北、山東等地採訪時,卻發現一些生豬收購時無任何檢疫,甚至曾有口蹄疫的生豬也能買賣。一些養殖戶、收購者表示,對這些豬肉,“自己從來不吃”!(據3月19日央視)

   生豬不經檢疫即收購、屠宰、上市銷售,無疑是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對此,養殖戶與相關販賣者心知肚明。因此,他們也拿出了一個“自己從來不吃”的應對之策,以求逃避風險、保證自身健康。

   但“自己從來不吃”這樣的話我們聽得太多了。比如農民因為用污水澆地,打的糧食“自己不吃”;比如早餐店賣油條的,因為加了違法的添加劑,所以“自己不吃”;糧油店賣油的,因為知道自己賣的是地溝油,所以自己“從來不吃”;等等。但養豬的可以不吃豬肉,豈能不吃油、不吃米?豈能保證從別的經營者手裏買來的早餐,不是供應者“自己從來不吃”的?

   眼不見為凈的自欺欺人心態和“易糞相食”的病態經營環境,顯然是“自己不吃”的問題豬肉存在的根本。資本為了追求利潤可以無視規則甚至法律,經營者也可以不在乎將問題食品給別人吃、自己再去吃別人提供的問題食品。那麼普通消費者呢?難道他們就該“躺槍”?

   為了保證消費者的權益,我們設置了相關管理部門,比如生豬管理的檢驗檢疫部門等。這些監管者是否應該承擔起應有的食品安全保障責任呢?遺憾的是,我們看到的卻是生豬從養殖到收購,從運輸到屠宰再到上市,中間竟然沒有任何檢疫,而相關檢疫證明“隨便印”,生豬安全重要標誌的耳標等,養殖戶“自己打”。監管如此失職瀆職,生豬供應存在安全隱患也就不稀奇了。

    消除“易糞相食”的病態經營“基因”是保證食品安全的根本,但加強管理,築牢食品的管理關、檢驗檢疫關等,是必不可少的飲食安全保證。對此,一些在其位卻不謀其政的管理部門,難道不應該自省與反思嗎?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