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監督一刻也不能鬆勁

2014年08月14日 10:32: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中秋前夕,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開通公款送月餅等“四風”問題舉報窗,同時通報了首批共計154起各地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案件。據悉,這是繼“五一”前後開設糾正“四風”監督舉報直通車之後,中央紀委再次恢復每週通報。抓住重要節點、指名道姓曝光,中紀委式的“監督旋風”,想必能給各級監督、監管部門帶來全新的工作啟示。

  通報曝光的典型案件全部具體到姓名、職務、違紀事實和處分決定,不僅足以讓黨員幹部看後警醒,也讓全社會看到了監督執紀取得的成效。客觀來講,與那些動輒數百萬元、上千萬元的官員貪腐比較起來,這些案件看起來“事不算大”,但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類似的“小洞不補”,必然會導致公職人員整體社會形象的坍塌。可以説,中紀委在大力推進反腐的同時狠抓作風建設,從小處抓起,從具體抓起,凸顯了“抓早抓小”的監督理念,使籠子織得更密、扎得更緊,更警示一些走向歪路的黨員幹部儘早迷途知返,避免日後釀成大錯。

  同時,一到重要時間節點就啟動集中曝光,也體現了“抓常抓長”的監督理念。十八大以來,中紀委抓住春節元旦、“五一”、端午等重要節點,狠剎公款送禮歪風,幾乎成了慣例。去年中秋前夕,中紀委就發出通知嚴禁公款送月餅節禮,並開通網路專題舉報,對頂風違紀者快查嚴辦。曾經風靡一時的“天價月餅”“豪華節禮”迅速遇冷,令社會各界拍手稱快。監督就怕一陣風,“四風”問題也好,各種違法行為也罷,往往都喜歡“鑽空子”,一旦監督鬆懈,必然出現大力反彈。監督舉報窗口和通報曝光平臺的常態化,就使得“等等看”“避一避”成為不切實際的幻想。

  對於一個良性發展的社會而言,監督始終是確保社會肌體健康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建立市場經濟的大潮之中,為防止幹部腐化墮落、強化監督管理建立起來的制度規定並不算少,但在一些地方或部門,或者囿於人情關係,或者因為怕麻煩,監督過軟的現象一直存在。而恰恰是在監督乏力的地方,在一次又一次未被查處的僥倖中,違規亂紀的人逐漸大膽起來,甚至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中紀委通報曝光的啟示在於,確保監督始終處於高壓態勢,不以事小而不糾、不以時久而鬆懈,這樣的監督才能不留死角,真正形成震懾。

  正所謂“業精於勤荒于嬉”,做監督工作也是這樣。強有力的監督才能保障各項制度的堅決執行,而監督的生命不僅在於其迅猛出擊,更在於常抓不懈。監督到位不到位,關鍵取決於以下三個層面:一者,完備的制度建設是開展監督執紀、執法的前提條件,也是查處各種違法亂紀行為的有效依據,制度建設必須與時俱進;二者,常態化的執行是監督的生命力所在,制度和規定要得到落實,關鍵還在於監督者的執行決心和狀態;此外,確保監督不放鬆也需要倒逼機制。要形成對監督者的有效監督,監督才不會“打盹鬆勁”,才不會半途而廢。(周繼堅)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