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到西方》,這是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新年特刊中一篇文章的標題。該文提供的數據表明,2014年,美日英德四國對全球GDP的貢獻將超過中印俄巴四個“金磚國家”,世界經濟列車該輪到西方動力擔負主引擎了。
2013年,新興國家經濟的脆弱性凸顯了西方部分信心的重拾。但將此視為全球權力轉移就此停步、逆轉,眼光就太短淺了。畢竟,金磚國家的經濟貢獻率超越發達經濟體不過是近幾年的事情。
增長速度在兩种經濟體之間的變換,更多體現的是全球權力轉移過程的複雜性,同時也表明新興國家在經濟轉型和推進與之相關的治理層面改革的緊迫性。
近年來,全球權力轉移呈現出複雜構象。權力的轉移不是像接力棒一樣在某幾個大國的手上傳遞,而是變得更加均衡與分散。新興大國的復興、中小新興國家的群體性崛起、東盟等區域合作組織的日益活躍以及二十國集團等國際組織作用的提升,都成為影響權力分配的因素。從總的趨勢看,權力“流動”的方向是由西向東。在長期佔據世界舞臺中央的西方大國身邊,開始出現中國等新興大國活躍的身影。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早在幾年前就預測到了全球權力轉移的兩大變化,一是“我們已經抵達了世界歷史的西方統治時代的末期(但這並非西方的末日,只是這種西方獨佔鰲頭的強勢文明只能再持續幾十年)”;二是“我們將會看到一個巨大的亞洲國家復興的過程”。
馬凱碩的樂觀預測主要源自於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後西方的衰退。而2013年新興經濟體所遭遇的出口不振以及經濟轉型遲滯的困難,則明確無誤地告訴人們,這一過程還有另一面——改革的艱難與痛苦。
另一個難點是,西方文明對全球發展觀的影響根深蒂固,不少新興國家仍有意或無意地沿著西方的軌跡尋找自身的發展道路,這使得很多國家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
經濟實力增長的速度還取決於變革的力度,也受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早在19世紀末,美國的工業生産就已經超越英國。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才真正確立了其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引擎地位。
在生産鏈更加完備的全球化時代,經濟實力的持續快速增長將更多取決於一國之內部經濟結構轉型的成效以及能否保持在生産鏈中不斷上升的態勢,並更有效地分享全球化的成果。
從轉型的角度看,2014年註定不會是一個輕鬆之年。英國《金融時報》年末社論的題目就是《新興市場將迎來更艱難一年》,文章斷言“發展中國家的前景主要取決於中國的表現”。這一判斷折射出國際社會對中國改革進程的高度關注。
國家政治經濟治理層面的改革是未來國力競爭的關鍵所在,也是影響全球權力版圖重構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在更多樂觀消息可能來自發達經濟體的2014年,我們需要保持從容冷靜、堅韌不拔的改革精神。
轉型是挑戰也是機遇。變革時代的機遇只能靠更為積極、主動的變革去創造。當學者們從文明演進的高度去觀察全球權力的轉移,中國今天的改革也就被賦予了人類社會進步的使命。(丁剛)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