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泊爾炊具安全問題近日再次引起消費者關注。有關人士認為蘇泊爾部分鍋具使用材料不符合國家標準,由此帶來的健康隱患讓人擔憂;企業則聲明産品衛生安全。老百姓一日三餐使用的炊具是否真成了健康隱患?企業是否為降低成本而使用不合格的不銹鋼材料?消費者莫衷一是。 (2月20日《長沙晚報》)
繼思念牌湯圓和安信、聖象、宜華地板的品質事件後,蘇泊爾炊具被指錳超標近四倍,又成為了新的“品質門”。雖然這些産品所屬行業不同,但事件的發展卻大同小異。首先,是有人檢舉曝光,然後是企業迫於輿論壓力出面回應,稱“産品沒有問題”或“只屬於個別現象”,接著相關部門查證確實存在問題,但最後湯圓還在賣、地板仍有售、炊具照樣火。
品質安全問題從出現到完結,正如一個人記憶曲線的變化,從深刻到遺忘。給消費者一個交代,讓消費者了解更多的資訊,更像是一部只有情節沒有結局的戲,情緒隨著事件跌宕起伏,最後又回歸於平靜,甚至當人們再遇到相同的情節時倒有些漠然,見怪不怪了。當然,這樣沒有結局的結局並不是消費者所期望的,只是在太多沒有選擇權的情況下形成的慣性思維罷了。消費者想要的實實在在的問題解決方案,還得把企業在品質安全方面的行為納入法制化軌道,讓相關的權力部門有一套完整的應對措施,而不是經查證後讓事情不了了之。
品質問題非小事,特別是那種難以一時發現後遺症的問題,它們就像慢性毒藥,藏得越久危害越重。千萬別讓人們等到生病之後,再後悔當初選錯了一口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