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新的發展空間在哪

2012-12-14 13:40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范樂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總體上仍處於結構調整階段,這一過程將進一步釋放增長的潛力。但同時,依靠投資拉動的高增長將不再延續,中國經濟將進入中速增長期。

  “當前銀行業所依存的大環境正在發生兩個重大變化,一是經濟進入中速增長期,二是利率市場化加速和金融脫媒日益顯著。銀行的業績離不開經營環境,經營環境的變化在短期內影響銀行業績,長期則決定著銀行的轉型,只有轉型成功才能生存下去。”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兼職教授趙慶明認為。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銀行業的經營模式和利潤收入將受到怎樣的影響?銀行業又該如何根據經濟運作規律和結構變化適時調整發展戰略,加快轉型步伐,尋求新的市場發展空間?

  信貸需求降低盈利增長放緩

  業內專家的普遍共識是,受世界經濟復蘇步伐放緩、國內內生增長動力仍需增強、經濟趨穩基礎尚不牢固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經濟增長將經歷一個階段性放緩過程。

  “增長放緩會抑制貸款需求,企業的經營狀況也會下滑,銀行靠存貸利差收入為主的經營模式會受到挑戰,同時對信貸資産的風險管理要求也更高。而隨著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企業的融資渠道更寬,優質客戶的議價能力也更強,將進一步壓縮存貸利差的空間。”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許文兵表示。

  得益於制度紅利、人口紅利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全球經濟一體化紅利,過去10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速達到10.7%。與此同時,中國銀行業也實現了快速發展。

  “2002年,中國GDP為120332.7億元,2011年為472882億元,按現價與現價比增長了2.93倍,年均增速為16.42%;同期,按照央行《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收支表》,資金總額由176787.53億元,增加到697965.18億元,增長了2.948倍,年均增速為16.48%。全社會銀行業金融資産增長速度與經濟增長基本一致。”趙慶明認為。

  未來經濟增速趨緩,宏觀經濟對銀行資産增長的支撐作用將減弱。

  “資産規模的增長主因是經濟規模的成長。根據過去的銀行業資産規模的成長速度為GDP年均增速和通脹率之和,那麼按照未來中國年均增速8%和通脹年均3%計算,未來中國銀行業資産規模的成長速度將由此前的16.5%回落到11.0%左右,增速回落約為三分之一。”趙慶明認為。

  具體來看,受國外需求疲軟的影響,與出口聯繫緊密的企業信貸需求將受到抑制;受宏觀調控影響,房地産和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將收縮。

  信貸增長回歸常態有利於銀行控制資産品質,降低信貸風險,也有利於促進銀行優化資源配置,改善信貸結構。但是,信貸資産當前仍是驅動銀行凈利潤增長最穩定、最主要因素,信貸增速下降就意味著銀行盈利增長將放緩。

  標準普爾近期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亦指出:企業違約上升,凈息差收窄,內銀信貸增長面臨下行趨勢;而環球及內地經濟放緩,將令銀行資産負債表受損,盈利能力受到壓力加劇。

  “未來中國銀行業的利潤增幅相較此前的年均30%會大幅回落。”趙慶明認為,在經濟增速回落、利率市場化、股改紅利基本消失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銀行高利潤增長將難以持續。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