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研究資訊化智慧化戰爭新特點 深化全民國防教育

2023-07-09 10:16: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全民國防教育是事關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一項重要戰略問題,也是一項具有長期性和實踐性的戰略預置措施。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的開展,要瞄準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三步走”戰略,充分認識資訊化智慧化戰爭的新特點,研究和細化新要求,彰顯時代性。在此基礎上多措並舉,夯實教育對策,提高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1.充分認識資訊化智慧化戰爭的新特點

  人類社會生産力的加快發展,促進戰爭形態加快演進。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産力,推動人類社會從蒸汽時代、電氣時代發展到資訊時代。恩格斯指出:“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並且已經用於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甚至變革。”海灣戰爭開啟了資訊化戰爭的序幕。自此以後,作戰形式沿著資訊化方向不斷發展和演進,資訊化戰爭成為主要戰爭形態。俄烏衝突中,網路立體化、無人化和智慧化武器等投入戰場,戰爭形態呈現為高維度戰爭和演算法認知戰,數字戰場感知力和認知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資訊化智慧化戰爭嶄露頭角,將主導著當下和未來一定時期內的戰爭形態。

  資訊化智慧化戰爭的作戰形式主要表現為網路化、無人化、智慧化,這是基於自適應、臨機籌劃、實時決策的“智戰”,也將是資訊化智慧化戰爭的基本指揮方式,以計算為核心的體系性對抗將成為常態。資訊化智慧化戰爭中,作戰節奏將更快、瞬間強度更大,體現為暫態多維高強度智慧化戰爭。數據、資訊、網路、演算法、軟體代碼、電磁頻譜等“看不見”的要素,將是確保資訊化智慧化戰爭順利展開,並確保作戰力量充分發揮的基礎和保證。資訊化智慧化戰爭,知己知彼愈加困難,敵情判斷與評估更加複雜,且時效性越來越難以保證,戰爭的迷惑性不斷加大。

  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資訊化智慧化戰爭的主體依然是人。資訊化智慧化戰爭將無地域之別、無時空局限,戰略謀劃、戰略部署和創造戰場將形成一個整體,戰爭將在一切可以打擊敵人的領域展開,這也決定了作戰人員要具備很強的綜合素質。資訊化智慧化戰爭下,作戰裝備體系更加複雜,涉及的軍事專業技術將更加高精尖。這就使得資訊化智慧化戰爭,既需要精通戰略、戰役、戰術的各級優秀指揮人才,更需要大量術業有專攻的技術人才,且對專業技能、知識素養等所形成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

  2.開展全民國防教育的新要求

  針對資訊化智慧化戰爭的新特點,應研究總結開展全民國防教育的新要求。不僅要進一步深化馬克思主義戰爭觀教育,還要繼承和發揚人民戰爭思想,創新人民戰爭理論,增強全民國防意識,提高全民國防素質。找準抓手,以點帶面,以此帶動和深化全民國防教育。

  戰爭是階級社會的産物。馬克思主義認為只有正義的戰爭才能促進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才能體現人類自身帶有的為大多數人謀利益的價值追求。正義戰爭是進步的戰爭,是維護和平反對侵略的戰爭。馬克思主義戰爭觀是我們判斷時代主題和戰爭性質的理論依據,也是一個與時俱進、開放發展的動態體系。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要進一步深化馬克思主義戰爭觀教育,使全體人民了解戰爭的起源、戰爭的本質和目的、戰爭的發展、戰爭與政治的關係、戰爭的正義性與非正義性等,從而樹立科學的戰爭觀,正確認識加強國防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探索研究資訊化智慧化戰爭條件下的人民戰爭思想,不斷豐富人民戰爭理論。人民戰爭思想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將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與中國革命實際緊密結合的軍事理論結晶。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等偉大勝利。資訊化智慧化戰爭不斷改變著戰爭的作戰方式、指揮方式和認知方式等,對戰爭力量的組織使用,特別是後備軍事力量的保障能力等提出了新要求。如,無人化和智慧化武器等的大量投入使用,發現即打擊成為常態,這就特別強調要提高數字戰場暫態感知能力和認知力,這在俄烏衝突中已經得到體現。這些能力的獲得,再次展現了人民戰爭的巨大潛力,體現了網路等技術與群眾結合,在資訊化智慧化戰爭中的重要作用。社會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人民戰爭“過時論”“無用論”“無關論”等片面論調,這就需要我們充分認識資訊化智慧化戰爭,探索人民戰爭的運用之道。習近平主席指出,不論形勢如何發展,人民戰爭這個法寶永遠不能丟。黨的二十大報告也強調,研究掌握資訊化智慧化戰爭特點規律,創新軍事戰略指導,發展人民戰爭戰略戰術。在新時代,要科學認識人民戰爭的“變”與“不變”,為資訊化智慧化戰爭提供戰略思維上的指導。

  資訊化智慧化戰爭對戰爭的所有參戰人員的政治思想、知識素養、心理素質、戰鬥意志、個人體能等綜合素質提出了新要求。在革命戰爭年代,“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在資訊化智慧化戰爭條件下,沒有較高綜合素質的軍隊依然是愚蠢的軍隊,依然不能較好地適應快速變化的戰爭環境,不能很好地遂行其所被賦予的作戰任務。在新時代,應以高校國防教育為抓手,帶動和深化全民國防教育。通過改進和提高新時代高校國防教育,一方面,將更好地針對資訊化智慧化戰爭,有助於改變軍隊兵員結構,提高兵員綜合素質,培養新型作戰人才;另一方面,全民國防教育是一個宏大的社會實踐系統,當數量龐大且具有良好國防教育水準的大學生步入社會以後,將有力帶動和深化全民國防教育。深化新時代高校國防教育,將為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培育綜合型人才,為打贏資訊化智慧化戰爭和未來人民戰爭,形成強大的“生力軍”“蓄水池”“後備庫”。強化新時代高校國防教育,既可形成“為有源頭活水來”的人才培育的長效機制,也可形成“此日中流自在行”的事半功倍的新成效。

  3.提高全民國防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

  針對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的新要求,在宏觀上有指導,理論上有創新,措施上有機制,提高全民國防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堅定政治信念,用好紅色資源,持續築牢軍魂意識。結合資訊化智慧化戰爭對戰爭力量運用的新要求,構建發揮新時代人民戰爭新偉力的理念。在培養機制上多措並舉,建立合理可行的國防教育長效機制。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面臨著複雜多變的安全和發展環境,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應固本溯源,在築牢軍魂意識上下功夫。習主席強調,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是人民軍隊的立軍之本和建軍之魂。要通過“四史”學習教育,讓廣大幹部群眾認識到我們的國防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全民國防、我們的軍隊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認識到黨指揮槍的歷史必然性和無比正確性,同時,用好紅色資源,結合重大紀念日等重要時節,廣泛開展各種各樣國防教育實踐活動,強化廣大幹部群眾對中國特色基本軍事制度的理論認同、價值認同和思想認同,使軍魂教育更加走心入腦。

  習主席指出,中國共産黨堅持兵民是勝利之本。面對資訊化智慧化戰爭,人民戰爭依然是制勝之道。強化“平戰一體、前後方一體、軍民一體”國防教育理念,以從整體上增強國防的實戰和懾戰能力。樹立“平戰一體”理念,將有效實現平時蓄力,戰時快速高效完成全民戰爭動員的能力。樹立“前後方一體”理念,將會針對資訊化智慧化戰爭多維、全域作戰的特性,充分發揮人民在資訊域作戰中的重要作用。樹立“軍民一體”理念,將為資訊化智慧化戰爭下對高密集人力、物力的保障奠定強有力的支撐,特別是在網路、資訊以及智力等方面提供高效支援。以新時代人民戰爭理論作為國防教育的指導,將發掘、培育、調動蘊藏在億萬民眾中的資訊智力力量,形成強大的國防實戰和懾戰能力。

  資訊化智慧化戰爭作為當下的戰爭形態,對開展全民國防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立一體化教育和培養機制,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形成一個有序銜接良好發展的學校國防教育體系,增強全民國防教育的可持續性針對性。同時,以資訊化智慧化戰爭所需的人才為目標,加大國防後備人才培養力度,依託社會提高培養和儲備專業人才的能力,把相關專業技術人才充實到預備役隊伍之中,形成國防後備人才隊伍建設平衡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局面。

  (光明日報 作者:魏繼才、張紅梅,分別係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原總裝備部某部研究員〕、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