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盤棋 一條心——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2023-07-09 10:16: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通力合作,攜手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7月7日,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共謀“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良策,共商“攜手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之舉。在8日舉行的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情況通報會上,三省市副省(市)長介紹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關情況。

  一年一個節點 每年都有新變化

  北京“新兩翼”建設取得新成效

  高水準建設好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是建好北京“新兩翼”、攜手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的關鍵之舉。

  “北京城市副中心高品質發展步伐加快。堅持一年一個節點、每年都有新變化。”在通報會上,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夏林茂表示。

  據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保持每年千億元的投資強度,城市框架基本成型。環球影城主題公園盛大開園,城市綠心公園成為市民新打卡地,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今年將投用,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東六環入地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全面提速。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科技創新等3+1主導功能持續加強,一批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企業總部落地發展,國家級北京綠色交易所正式落戶。

  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廊坊市北三縣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示範區加快建設,跨界道路已達10條,大運河京冀段全線62公里實現旅遊通航。連續四年舉辦項目推介洽談會,累計簽約項目160余個、意向投資額1080億元。

  同樣,雄安新區的建設也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一座高水準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正拔地而起。”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張成仲介紹。

  目前,雄安高鐵站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四縱兩橫”高速鐵路網路加快形成;啟動區“三橫四縱”骨幹路網已具備通車條件;累計完成投資5600多億元,新建地下管廊136公里,智慧城市規劃先行,現代化城市框架逐步成型;北京支援建設的3所學校全部建成交付,將於今年9月開學,醫院項目將於9月竣工交付;首批標誌性疏解項目陸續在雄安新區落地;4所高校、2所醫院選址落位,中國星網總部項目主體結構封頂,中國中化、中國華能等央企總部加快建設;白洋淀水質好轉,進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牽住“牛鼻子” 打好“組合拳”

  北京成為首個提質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

  “牢牢牽住‘牛鼻子’,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北京實現了減量提質。”夏林茂表示。

  以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為引領,北京牢固堅守“四個中心”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從源頭上嚴控非首都功能增量,嚴格執行新增産業禁止和限制目錄,累計不予辦理新設立或變更登記業務超2.44萬件;持續優化産業結構,科技、商務、文化、資訊等高精尖産業新設市場主體佔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2年的65.6%;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組合拳”,北京累計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3000家,疏解升級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核心區人口、建築、商業、旅遊“四個密度”穩步下降,建成一批公園、綠地和城市森林,什剎海西海濕地鄰水步道全面貫通,舊鼓樓大街再現中軸線上百年老街歷史風貌;利用拆違騰退空間實施綠化約9000公頃,建設提升便民服務網點7700余個,實現城六區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標,城鄉建設用地減量120平方公里,北京成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

  通報會上,天津市副市長朱鵬表示:“全力支援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主動服務北京‘新兩翼’建設,京津雙城聯動不斷深化。”

  據介紹,目前京津簽訂新一輪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産業、科技、生態等專項合作協議。天津累計引進北京投資項目超7000個,到位資金超過1.2萬億元。

  隨著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加快,全球影響力日益彰顯。目前三地成立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並設立天津、通州、燕郊分中心。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累計9700余家,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2200億元。三地共同發佈産業合作重點平臺目錄,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累計註冊企業上萬家。整合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産業鏈合作水準不斷提升,京津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117家,培育帶動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000余家。

  天藍了 水綠了 路通了

  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加快構建

  “如今,從北京到天津、雄安,半小時可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實現1~1.5小時交通圈。”張成中表示。

  以區域交通一體化為先導,形成環京地區通勤圈、京津雄功能圈、節點城市産業圈,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設正在快馬加鞭。

  目前“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津冀多節點、網路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基本建成。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成投運,與首都國際機場形成“雙樞紐”格局,並與天津濱海機場、石家莊正定機場等共同打造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群。

  京張高鐵、京雄城際、京唐城際等陸續開通運營,京津冀區域營運性鐵路總里程達10933公里;京昆、京秦、京禮、京雄、津石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三地高速公路總里程達10880公里。

  京津冀生態協同治理成效明顯,藍天、綠水、凈土的綠色版圖不斷擴展。2022年,京津冀地區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超63%;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洳河等五大主幹河流全部重現“流動的河”並貫通入海。

  三地老百姓共用協同發展成果,京津200余所中小學幼兒園與河北273所學校開展跨區域合作辦學,累計成立15個跨區域職教聯盟、22個京津冀高校發展聯盟。

  三地49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70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異地就醫普通門診費用直接結算。

  三地開展營商環境一體化發展合作,在商事制度、監管執法、政務服務、跨境貿易、智慧財産權等5個重點領域進行突破。目前北京市及通州區市區兩級與北三縣近350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地域辦理。在京津冀自貿試驗區,179項“同事同標”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與此同時,三地還建立“京津冀+雄安”12345熱線合作機制。京冀攜手為世界奉獻了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盛會,利用冬奧遺産,打造集冰雪、旅遊、休閒、度假于一體的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

  未來,京津冀三地一盤棋、一條心,共同推進協同發展重點工作,對照三年行動計劃和2023年度任務清單,把願景圖變成施工圖,把時間表變成進度表,不斷推動工作落地見效,攜手繪就中國式現代化先行區、示範區的新圖景。

  (光明日報北京7月8日電 記者 張景華 董城)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