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政黨輪替不會損害中緬關係

時間:2015-11-10 15:33   來源:環球網

  據中國日報網11月9日報道,緬甸歷史性議會大選投票結束。數千萬民眾希望緬甸能獲得新開端。該國最大的反對黨、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對勝選表樂觀。德國之聲中文網報道稱,緬甸3000多萬有資格的選民被呼籲在週日(11月8日)投票選舉新的議會。

  緬甸執政的鞏發黨9日承認在前一天舉行的大選中敗選,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一位發言人宣稱該黨獲得70%的選票。儘管公佈選舉的正式結果尚需時日,但民盟獲勝大局已定,緬甸即將迎來該國歷史上里程碑式的政黨輪替。

  在緬甸這樣經濟基礎薄弱、軍人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國家裏,早期政黨輪替經常伴隨重重困難和風險。到目前為止,執政黨和軍方對反對黨獲勝的反應都很溫和,這已經難能可貴。當然,獲得整個國家體系的實際配合,比得到幾句公開的承諾要複雜得多。

  對外界來説,緬甸選後的兩大看點除了政權如何過渡,就是緬甸的對外政策是否會發生調整。其中緬甸對華關係的受關注度最高。

  我們認為,緬中關係已在過去幾年裏有所調整,並且擺幅已經大致到了頭。過去緬甸受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制裁,從而“倒向中國”。西方制裁逐漸取消後,緬甸站到了美國同中國的“中間位置”。新位置仍有繼續微調空間,但它的戰略意義已有大框架的限定。

  緬甸會“倒向美國”嗎?所有分析人士都認為不會。在中國奉行對緬友好政策的時候,緬“倒向美國”將意味著巨大風險,會毀掉它新獲得的戰略空間和資源,昂山素季領導的黨沒有理由走向那樣的極端。

  相反,倒是有人預測緬甸對華合作有可能出現一定“回擺”。中緬水電站、銅礦等大型合作項目有些擱置了或遭遇阻礙,這並不符合緬甸社會的利益。民盟在野時,要順應民粹主義。當它獲得政權之後,就要為國家和民眾的利益操起心來。民盟對輿論的説服力要強于現政權和鞏發黨,昂山素季之前也沒公開説過中國大項目的壞話,甚至還對曾存在爭議的項目做過積極評價,因此中緬恢復一些大項目的合作並非毫無可能。

  在過去幾年中緬從“特殊關係”向“正常關係”轉變的過程中,中國保持了充分的戰略大度和善意。中國沒有給緬甸找麻煩,阻撓它的其他外交選擇。緬北民地武問題是該國的老大難,中國也沒有以此作為撬動緬甸選擇的工具。

  中國的對緬態度相當穩定,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對華保持友好合作關係符合緬甸的長遠國家利益。正常友好的中緬關係會讓中緬都很輕鬆,保持它有超越緬內部政治的可持續性。緬甸怎麼可能主動毀掉中緬關係,把自己吊在美國一棵樹上。

  認為緬甸在“投向美國懷抱”,往往是一些人單從意識形態角度出發的願望或擔心。意識形態的確經常非此即彼,但國家利益卻是多元、重疊的。緬甸只會追求本國利益最大化,而不會為迎合中美任何一方做出戰略犧牲。昂山素季今年6月就已訪問中國,未來緬甸奉行什麼樣的對華態度,她已經發出信號。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大國“勢力範圍”的概念和邏輯都在世界範圍內被沖淡。原來印度“勢力範圍”的斯里蘭卡和尼泊爾等都熱心發展對華關係。美國“後院”裏的多個拉美國家成為中國重要合作夥伴。美國的重要盟國英國也在對華關係上走在了前頭。同樣,中國不應視緬甸發展對美關係有什麼戰略上的不正常。

  中緬大型合作項目擱淺,更多是緬甸“民主化”造成的,而非緬甸對外政治關係的風向標。恢復那些項目,恐怕也不是兩國外交部門就能敲定的。那些項目單位自身的努力和調整至關重要。

  中國是緬甸搬不走的最大鄰居,對華保持友好合作關係將是中國所有周邊國家正常情況下的理性選擇。中國應對此有充分自信,我們自己先別被西方輿論忽悠了。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