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在野到上朝,身份的轉換,不是歡慶,更多意味著責任與擔當,意味著要一一坐實承諾,要接受選民投票之後的依賴、觀望、檢視和評價。
緬甸大選,舉世矚目。還沒等到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官方發佈大選結果,緬甸最大在野黨全國民主聯盟(民盟)發言人就宣佈獲勝,而執政黨聯邦鞏固與發展黨(鞏發黨)領導人也站出來承認敗選,並承諾尊重民眾的選擇。
不管最終計票結果如何,是否還會有新的變化,8日的緬甸全國大選,註定要濃墨寫進歷史。不過,原因不在於某個人打了場勝仗,也不在於西方媒體和政客如何拱手相賀,而在於緬甸在去軍人政治的道路上又實現了一步跨越,緬甸可能迎來一個新的起點。
但這個起點,註定充滿挑戰和艱辛。作為東南亞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緬甸還處於民主的最初階段,單薄的經濟民生、複雜的民族問題、尖銳的宗教隔閡、存留的軍政形態、持續的制度慣性、懵懂的社會心理、潛在的外部壓力等,都將是新執政者難啃的骨頭。假使選委會最終宣佈了民盟的獲勝,假使民盟最終在議會中獲得了實質性穩定多數優勢,再假使民盟候選人順風順水地出任了總統,這個擁有27年曆史、同時抗爭了27年的政黨,才算
是真正走上了新的征程。從在野到上朝,身份的轉換,不是歡慶,更多意味著責任與擔當,意味著要一一坐實承諾,要接受選民投票之後的依賴、觀望、檢視和評價。
新政府必然要應對諸多麻煩,首要的是如何處理與軍方的關係。按支撐這次選舉的憲法相關表述,各級議會中有四分之一的議席由軍方指派。新政府中國防、內政和邊境安全三個要職,仍需由軍方控制。另外,軍方在修憲等關乎國家根基的問題上有一票否決權。這意味著,新政府可能更多扮演驅動經濟的馬車,而在安全、防務、法律問題上的話語權和決策權受到掣肘。在此背景下,新政府或許會尋求與軍方的和睦相處,至少不會撕破臉。事實上,從民盟主席昂山素季9日呼籲支援者“不要激怒敗選候選人”的表態也可以看出,民盟意識到自己需要某種“低調”和“內斂”。
其次,民族和解路線、國家和平進程在本屆政府末期初現曙光,僅僅在20天前,緬甸現政府剛剛與八支民族武裝正式簽署全國停火協議,但仍有幾十支武裝在觀望。政府的更疊是否會帶來政策變化,是否會引發既有進展的倒退,是否會給和解進程帶來更多曲折,不得而知。可預見的是,一旦民族問題再生事端,邊境安全再有往復,軍方不會坐視。
再有,民盟內部並非鐵板一塊,黨內分歧也可能因為掌權而激化。猶記上一次全國大選前,民盟內部曾因是否抵制大選而鬧得不可開交,年長派和新生派隔閡凸顯。民盟領導層中的年長派,多為昂山素季的父輩,不少人已是耄耋之年,是她必須敬重的前輩;而新銳改革派,常詬病老輩們“缺乏發展眼光”,認為應當創造與軍方合作共事的機會,先求生存,再謀發展。而昂山素季這位被西方人捧紅的“符號”,20多年來與民盟核心圈聚少離多,如今,在民盟得勢之後,她是否還能一言九鼎,也是未知數。
但截至目前,最大的未知數還是選委會究竟何時公佈結果,是否還會旁生枝節。按9日夜間的最新消息,選委會將每天6次公佈當選議員名單。這種擠牙膏式的宣佈方式,讓所有在內比都苦等進展的記者們始料不及。(淩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