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質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
【專家點評】
作者:鄧智團(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和老齡工作。無障礙環境建設與適老化改造在不斷強化的頂層設計、日益完善的實踐探索中統籌推進。截至“十三五”時期,全國1753個市、縣系統開展了無障礙環境建設,累計創建469個無障礙市縣村鎮,共命名146個無障礙建設城市(縣、鎮、村)。適老化改造也取得亮眼成績,2019年以來全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2萬個,惠及居民2000多萬戶,加裝電梯近2萬部,增設或改造提升養老、助殘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近3萬個。各地的探索實踐也為全國整體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北京自2019年起實施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項行動,累計完成33.6萬個點位改造;廣州2019年啟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依託養老服務機構對老年人的生活空間實施必要的適老化、智慧化家居改造,到2021年床位數已超過1.6萬張,相當於100個中型養老院。
當前,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已融入健康中國、體育強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等國家戰略中,《關於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意見》《“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無障礙環境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等為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提供了路線圖。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為營造殘健融合、共建共用的包容性社會創造了難得的契機。高品質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打造面向全人群、全領域的宜居生活環境,還應在以下方面發力:
提升全民無障礙意識,完善法規政策體系。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教育與培訓,積極開展全國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成果應用展示和經驗推廣。做好適老化改造的知識宣傳和普及,協同提升政府、企業和家庭對居家適老化改造的認知水準。加快立法進程,研究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促進法,探索建立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依法治理體系。
轉變建設理念,面向全人群建設無障礙環境。推動滿足特需群體的無障礙設計轉向滿足全人群的全民設計,從側重物理環境轉向物理環境、資訊交流和社區服務並重,打造設施齊備、功能完善、資訊通暢、體驗舒適的無障礙環境。加快政府政務、公共服務、電子商務等資訊無障礙建設,支援研發高技術水準、高性價比無障礙終端産品,加快普及無障礙資訊服務。
統籌各方資源,強化多元主體責任共擔。各級政府適當加大投入力度,在城市更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統籌推進;街鎮和社區(村委)等基層組織發揮溝通協調作用,搭建協商議事平臺化解分歧、尋求共識,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在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推動居民提取住房公積金和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用於適老化改造,提升家庭適老化改造的積極性主動性。
完善相關標準、規範,確保建設和改造的品質效率。鼓勵各地探索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的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設施內容和標準,積極制定並推廣無障礙建設和適老化改造清單,推動設計規範化、施工標準化和養護常規化,探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操作規範。充分利用好北京冬殘奧會遺産,發揮重大項目的示範引領效應。此外,將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納入文明城市、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納入城市體檢指標體系,持續開展檢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