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和隨後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把城鎮化作為未來中國社會經濟的一個重要方向加以確定,促進城鎮化的政策出臺也隨之在提速。日前,國家發改委的官員透露,由發改委主導的《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初稿已經編制完成,其中明確“城鎮化將在未來十年拉動40萬億投資”。(12月25日《南方都市報》)
城鎮化的發展,當然需要一定的投資,這種投資首先表現在房地産建設將可能再起一個高潮,因此在最近A股市場出現的反彈行情中,曾經長期陷於低谷之中的房地産股一馬當先,成了推動大盤反彈的“急先鋒”。
中國經濟以往30多年的發展,主要是以政府推動下的擴大投資為抓手來保證GDP的增長,而在擴大投資的組合中,房地産市場又佔了很大的比重。這種發展模式到目前已經暴露出不少問題,使政府不得不運用行政手段進行強有力地干預調控,中國經濟結構正面臨轉型的重大考驗。在這個關鍵時刻,城鎮化的提出,其更深遠的意義在於能夠推動我國的社會經濟上升到新的水準,特別是可以讓佔人口一半左右的農民過上城市生活,分享現代化的成果。
所以,城鎮化的發展必須與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準相協調,而不能在政府的強力推動下“拔苗助長”。如果將城鎮化與拉動投資這個目標挂起鉤來,就很容易使城鎮化脫離當地實際,成為地方“政績工程”中的一顆“棋子”。
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發展城鎮化必須“因勢利導、趨利避害”,這是一個重要而及時的提醒。今天,當我們面臨城鎮化的重大發展機遇的時候,切不可把它作為以往用投資來拉動經濟發展模式的替代品,甚至將其作為新一輪房地産市場投資的一個契機。否則,城鎮化的指標在政府強有力的推動下實現了,但民眾得到的只不過是“被城鎮化”的結果。(周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