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孫曉鬱:收入分配改革要打破利益結構

時間:2012-03-09 14:11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份務實嚴謹的學者風範在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孫曉鬱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早已過花甲之年的他,這些年仍然堅持在最艱苦的一線,新疆、西藏、青海、雲南、貴州、內蒙古、寧夏……他的足跡踏遍了那些最需要關注、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在今年兩會期間,孫曉鬱接受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專訪,跟我們分享了他在收入分配調研過程中的發現、感受和成果。他説,解決收入分配問題要有緊迫感,要下大決心、拿出大勇氣,敢於打破現在的利益結構,這個問題的拖延會積累諸多經濟的、政治的、社會的問題和矛盾。

  應儘快推出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

  中國經濟時報:我們了解到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正在進行一個有關收入分配的專題調研,您也是這個調研組的負責人之一。您在這個調研過程中有一些什麼樣的感受可以跟我們分享?

  孫曉鬱:收入分配問題全國政協很重視,由經濟委員會組成了一個結構很全面的課題組,有專家,有學者,有原來一些從領導崗位退下來的部委同志,還有軍隊的同志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同志,看問題就會更深更寬一些。這個課題進行了一年多的時間,聽取了國務院有關部委對收入分配現狀的介紹,進一步改革的設想,到很多省市進行了調研座談,越做越感覺這是個重大的課題。收入分配涉及每一個公民,群眾的關注度很高,對現有分配製度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完善的地方,反映比較大,要求改革的呼聲也最強烈。我們的收入分配也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差距拉大、兩極分化,這會對老百姓的生活期盼和心態平衡造成影響。國務院和其各職能部門、各研究機構一直在關注收入分配領域出現的問題,並在深入研究改革方案。

  分配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甚至是政治穩定和諧的一個重要因素,它關係到經濟是否能可持續發展,關係到社會能否長期保持和諧穩定。雖然它牽涉的面很寬,但我覺得真正核心的問題是目前收入分配的現狀和老百姓的期盼有差距。改革開放初期小平同志有幾句話很重要,他説,“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他還説,“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現在,我們的收入差距還在擴大,這難道不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不該傾心傾力地去解決嗎?

  現在對於收入分配領域存在的問題不是大家認識不到,而在於要有勇氣打破現在的利益結構,儘快就收入分配問題有一個總體方案,有制度的保證,有完善法規化的實施細則,就能夠産生實際的效果。收入分配問題早一天進入一種合理的狀態,早一天讓老百姓感覺到社會的公平性公正性,我們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就會更快,成本也會更低,我們的政治環境、社會環境就會更穩定、更和諧。

  打破現有利益結構縮小收入差距

  中國經濟時報:你剛才提到了大家對收入分配製度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完善的地方反映很大,能不能給我們展開講一下具體有哪些問題和不完善的地方?

  孫曉鬱:首先要解決收入分配的不完善、不公平、不合理。我們國家已經從收入比較均等的國家變為收入差距較大和不平衡程度較高的國家。現在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區域差距仍在拉大。這裡有歷史遺留,有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的原因,也有中西部地區為探索改革開放之路做了貢獻的原因;二是城鄉差距還非常大。除了生活環境、生活條件、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公共服務的均衡享受等問題外,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還是比較大的,現在是三點多比一,而且,農民還要從他的純收入中拿出相當一部分錢買種子、農藥、化肥、水電和農機;三是大家對不同行業收入的差距反映也比較強烈。像一些壟斷性行業,銀行、電訊、大型國企等,平均工資水準高於其他行業,企業經營者的工資過高,與普通職工差距過大,擠佔群眾利益。我們跟一些企業座談的時候,特別是一些民營企業,他説我們是通過勞動用我們自己的資金去發展,而國企用的是國家的錢、納稅人的錢。國企某種程度上擔負著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創造財富的主要部分要用於就業和百姓,以民為本,不能過多地造福自己。所以希望對壟斷性行業進行一些收入分配的制度性改革,大型國企産生的利潤多大比例交給國家,多大比例進入員工分配,還有多大比例留在內部供下一步發展,需要調整,大家覺得現在的比例不合理。四是公務員工資制度缺乏統一規範,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政府之間缺乏統籌協調。事業單位的工資改革制度至今還在研究,這是中國的一個特殊國情,一千多萬的組成人員,很多具有較高的知識文化水準和專業技術能力,這些機構還承擔著部分政府公共服務的工作內容,儘快把事業單位的收入分配製度建立完善起來,有利於隊伍的穩定和發展。

  總之,收入分配的差距問題確實非常突出。當然,我們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也是正常的。因為收入分配問題無論哪個國家都要面對,都要不斷完善。

  中國經濟時報:你剛才講到了四個方面的收入差距。具體要從哪些環節入手或者説通過什麼途徑來調整呢?

  孫曉鬱:中央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也在不斷調整,使之更趨於合理。像城鄉差距,通過城鄉一體化、城市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逐步解決二元經濟的現狀,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配套的政策都在完善。像區域差距,西部大開發又進入了新的十年,又有很多新的政策,對口支援、轉移支付等。現在我覺得後兩個領域裏要有一點改革的勇氣和力度,因為它牽扯到利益問題。

  中國經濟時報:收入分配改革的話題每年都是熱點。但進展沒有大家期望中那樣迅速,你覺得主要原因在哪呢?

  孫曉鬱:確實説了很長時間了,這個問題儘管很複雜,也要抓緊時間來解決。鄧小平同志曾經説過:“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會成為中心課題。 ”這樣一個涉及到國家各個方面、會産生重大影響的題目,必須站在國家全局的高度,從發展經濟的角度、從社會公正公平的角度、從政治穩定和諧的角度來考慮,要有調整收入分配關係的總體思路,這個思路出來以後一定要有科學論證,要徵求各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使它更符合實際的狀況、更完善。要破除一些部門的利益,不但要解決現存的一些熱點的問題,而且要使現在的解決方案和將來的解決方案連貫配套和諧。這樣我們的收入分配製度、收入分配關係才能在一個和諧的氣氛中完善。

  通過制度安排完善一二三次分配

  中國經濟時報:收入分配改革一直在推進,這個過程中應該把握一個什麼樣的度?比如説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各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

  孫曉鬱:國民生産總值的這三大塊,財政、企業和勞動者,相比之下勞動者所佔的比例是比較低的。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勞動者在GDP總量裏的份額比例應該增加。一次分配勞動者佔的比例應該高,勞動者收入增長的速度不能和GDP、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拉得太大,應該逐步趨於合理,同步。所以我們要研究怎麼使一次分配更科學、更合理、更公正。

  二次分配對我們消除城鄉、區域之間的差距起了很大作用,二次分配的調節力度要加強,制度安排上還需要完善,很多東西要更多落實到老百姓的身上。我這幾年在西部地區跑得多,看到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在西藏考察的時候,汽車司機是一個五十歲的藏族同志,他跟我説這些年西藏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拉薩和日喀則的變化特別大,但落實到農牧民那兒就不是那麼顯著了。在拉薩有很大的體育館、圖書館、劇院,作為自治區的首府是應該的,但農牧民一年也去不了一次拉薩,享受不到轉移支付給他們帶來的利益。我就想怎樣才能使我們的轉移支付更多地落實到老百姓的頭上呢?我跟一個新疆的同志聊天,他也建議我提政策的時候注意這個方面,他説他們村子周圍發生了很大變化,前面修了高速路,汽車來來往往,後面有一個油田,採油機24小時不停地轉,但我們這個村子的村民生活水準卻沒有太大變化。二次分配應該在整個機制、制度、安排上調整完善,加速解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縮小城鄉居民在享受社會保障和福利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享受教育、醫療、就業等公正機會。通過二次分配來逐步消除城鄉、區域差距,最重要的還是讓相對比較落後的地區、生活水準相對比較低的老百姓能夠感受到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享受到我們改革開放的成果。

  三次分配也是一個制度安排的問題,我覺得我們國家應該大力鼓勵支援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我們國家企業用於社會慈善、社會救濟的比例是相當低的。政策上要進一步完善,對公益事業的捐贈款項實行全額稅前列支或抵扣,也要引導這些企業和社會機構樹立較強的社會責任感,作為社會裏的一分子,當你們取得了比較多的收益之後,應該體現出你對全社會的關懷。這不僅有利於彌補稅收制度的不足,也有利於緩解社會矛盾和增強社會凝聚力。(記者 侯美麗)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