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從昨天至今天,7.5%是兩會上最受關注的一個數字。8年來,中國GDP增速目標首次低於8%,這被諸多國際分析機構迅速解讀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尋求有品質的增長。
普遍的觀點認為,7.5%釋放一個強烈信號:過去30多年,中國不惜代價追求高速增長是為了迅速擺脫貧窮,為達成這一目標,有時甚至不惜犧牲環境。如今,中國GDP已超過47.2萬億元、每人平均GDP也超過5000美元,應該也有可能放慢發展腳步,追求更加有品質的健康發展方式。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史湘洲做了如下點評。
史湘洲:把經濟增速八年來第一次調整到8%以下,調整到7.5%,這是主動踩剎車的行為,這個行為含義非常豐富,對國內外影響都非常大。從國際上看,第一是對國際出口市場的依賴一定程度上會降低的。第二對進口的資源、能源的市場的依賴也會降低,這兩個實際上對國際市場的影響已經看出來了。第三,如果明後年世界經濟進入衰退,我們主動踩剎車,對我們自己經濟的衝擊會小一點。
這個決策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就業上有相當的調整餘地,過去一直講保8,主要是和就業聯繫起來。就是説如果經濟增長達不到8%的話,我們的就業會出問題,那麼從這些年看,每年新增的就業都比較大的超過了年初目標,而且近兩三年來民工荒已經從沿海蔓延到內地,這説明我們在初級簡單勞動力這一塊,勞動力的供給已經到頭了,已經不需要擴大低端經濟的規模來保證就業了。
另一方面,大學生每年畢業有六、七百萬,就業壓力非常大,而且他們的工資水準也不高,現在又出現了新一輪的像上個世紀90年代那樣的“搞導彈的掙不過賣茶葉蛋的”這種現象,這説明我們的産業結構適合大學畢業生的、適合研究生的、知識含量比較高的崗位比較少,下一步我們的目標要讓低端的適合簡單勞動力的崗位保持平穩,並且是逐漸減少,儘量把中高端的適合腦力勞動的、知識含量比較高的崗位增加。
這種就業崗位的變化如果反映在産業上,反映在企業上,經濟術語就叫結構調整,就是儘量上高端産業,把低端産業壓縮下來。現在看起來搞結構調整,在整個國際經濟環境變數非常大的情況下還面臨很多挑戰,所以主動壓縮一下自己的經濟增長速度,把精力集中在提高經濟品質上,經過幾年産業升級,就業問題也就有了更好的條件,總體的經濟競爭能力也能上一個大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