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微調宏觀政策 防範經濟驟然轉冷

時間:2011-10-18 08:45   來源:中國證券報

  范劍平:貨幣政策應總體穩健,存準率可適當下調

  王建:政策或今年底明年初轉向

  歐美經濟復蘇持續乏力,一系列刺激政策已在醞釀,而多個新興經濟體頂著高通脹壓力斷然降息,全球新一輪寬鬆貨幣政策跡象日漸明顯。中國經濟增速回落趨勢顯現,通脹拐點已現但仍處高位,宏觀調控在保增長、控通脹之間又將如何抉擇?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指出,目前宏觀政策由控通脹轉向保增長的基礎並不存在。若貿然再寬鬆,對物價的刺激力度將遠大於經濟的刺激力度。考慮到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援,存款準備金率可適當下調,但貨幣政策總體仍應保持穩健。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則認為,中國經濟有可能在今年底明年初出現急速冷卻,宏觀政策屆時將會出現轉向,可能增加信貸規模。不過,新一輪的再寬鬆政策將呈現強烈的結構調整特徵。

王建

  全球降息潮涌 中國通脹拐點顯現

  中國證券報:歐美經濟復蘇乏力,亟需再寬鬆政策刺激,而新興經濟體如土耳其、巴西、印尼都宣佈降息。全球經濟體是否將迎來降息潮?全球再寬鬆是否會增加中國的輸入性通脹壓力?

  王建:再寬鬆是為應對“二次衰退”威脅。目前歐美經濟體“雙底”衰退徵兆明顯,因此必須再寬鬆,包括增加貨幣供應量、減息、減稅等政策。美國和日本的利率已降至最低,歐洲央行也在醞釀降息。儘管美國政府4470億美元的就業刺激計劃被否,但在失業率高企背景下,下一步仍會有相關計劃出臺。

  一些依賴出口的新興經濟體在發達國家貨幣供應量增加的背景下,本幣面臨升值壓力,為推動出口,必須通過降息對衝升值。未來降息的國家會越來越多。

  范劍平:海外經濟體再度釋放流動性將會增強中國的通脹預期,但只要中國宏觀政策不再轉向寬鬆,通脹不會再度高企。

  中國證券報:9月中國CPI上漲6.1%,儘管如期回落但仍處於高位。對我國四季度通脹形勢能否持樂觀態度?

  范劍平:物價溫和可控。7月CPI6.5%的增幅是本輪物價上漲最高峰的判斷比較明確,未來物價漲幅仍會緩慢回落。物價回落有穩健貨幣政策的功勞,國際因素的作用也很大,國際經濟形勢轉淡、大宗商品價格回落是我國物價回落的主要原因。不過,回落趨勢較緩,而國際流動性寬鬆的局勢使通脹預期揮之不去。但在國際經濟趨冷影響下,今明兩年物價向上的可能性不大。

范劍平

  貨幣政策宜穩中有變 存準率可適當下調

  中國證券報:物價仍在高位,而國內經濟增速回落趨勢確立。宏觀政策是否有調整的必要?我國是否會加入降息潮?

  范劍平:今年物價水準比預想的高,經濟增長也同樣高於預期,三季度GDP增幅將在9%-9.5%之間,預計四季度仍會高於9%。儘管經濟增速在回落,但並未出現大幅度下滑,因此宏觀政策由控通脹轉向保增長的基礎並不存在。

  在經濟和物價均平穩回落的背景下,我國總量矛盾將有所緩解。一般而言,控通脹意味著緊縮,保增長意味著寬鬆。但目前,我國宏觀政策緊縮和放鬆都無空間。一方面是物價回落但仍在高位,另一方面是經濟增長速度並不慢。

  再寬鬆空間很小,貨幣政策不會走回頭路,也不具備相應條件。理想狀態仍是維持穩健,在力度上不必大調整,而要把工夫下在結構調整上。比如,對中小企業信貸給予定向寬鬆;調節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例,對企業正常發展所需要的發債、上市和再融資等需要給予支援。

  至於加息或減息,都無必要。存準率方面,由於表外業務依然存在,社會融資總量並不緊張,下一步需把一些表外業務納入存準金基數。在基數擴大的背景下,存準率可適當下調以對衝擴基效應。同時,由於需要擴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額度,存準率也應適當下調。但貨幣政策總體仍應保持穩健。

  王建:目前通脹仍在高位,貨幣政策不敢輕易放鬆,但也不會再度收緊,否則會加快衰退。一些中小企業已出現資金鏈、信用鏈崩潰的現象。不過,由於三季度GDP預計仍將在9%以上,此時政策未見得會有調整。

  政策轉向預計會發生在今年底明年初。9月M2增速為13%,創下2001年10月以來新低,但通脹仍在6%以上。緊縮政策的影響仍在顯現,緊縮之下不少中小企業只能靠高利貸度日。中小企業依靠高利貸度日,最多只能挺半年,也就是到今年底明年初,那時這些中小企業再扛不起高利貸時,倒閉潮將會出現,中國經濟會出現急速冷卻。

  如果政策放鬆的話,首先應增加貸款規模,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援。如果經濟衰退更加明顯,降息和新的萬億刺激計劃出臺也不是沒有可能。

  全面放鬆得不償失 深入推進結構調整

  中國證券報:我國是否存在再寬鬆的條件和基礎?

  范劍平:需要明確的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培育經濟自主增長能力,而不是刺激經濟增長。面對2008年的金融危機,我國出臺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在經濟增長的同時,物價和房價上漲壓力陡增。如果貿然再寬鬆,其對物價的刺激力度將遠大於經濟的刺激力度,這與美國搞第二輪量化寬鬆無本質區別。溫和止步的通脹可能再次被刺激向上,前一輪調控將前功盡棄。

  此外,在上一輪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雙寬鬆中,地方融資平颱風險也逐漸積累。現在必須控增量、減存量,如此才能使風險可控,平臺貸款還本付息的流動性風險才能有效化解。但若再寬鬆、再刺激,債務失控的可能性就會上升。在我國一些地方,財政治理控制的能力並不比歐洲那些國家好。因此,靠總量調控,再寬鬆走回頭路,得不償失。

  中國證券報:我國經濟正逐步進入低增長週期,應如何應對以熨平波動?

  范劍平:下一階段的任務是深入推進結構調整,這是一段歷史陣痛期。因為結構調整中必須有一些落後企業、落後産能被淘汰,一些中小企業死掉也是必然的。政策上要創造條件支援創業,但對一些落後中小企業和落後生産力的淘汰也應不留情,這樣才有可能實現結構升級。

  財政政策實現結構調整的效力要比貨幣政策有效得多。下一階段,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不是靠政府唱獨角戲,不是再刺激投資,而是財政扶持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服務業,支援有前途的中小企業和創業型企業。

  如果説上一次是財政集中力量辦大事、搞大項目,這一次應該是千軍萬馬辦大事,全方位培育經濟自主增長能力。充裕的財政資金應支援代表先進生産力的企業,應用來補貼消費,這比刺激投資更有迫切性;對於結構升級中遭遇下崗的農民工應給予就業培訓,對低收入人群應增加低保等。

  王建:我國經濟內生性問題突出。生産過剩遭遇需求不足,而個人收入分配不合理的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使生産過剩的矛盾進一步積累。此外,上一輪經濟刺激政策引發的産能釋放將集中在2012年-2013年。這在外需緊縮的情況下,會進一步加劇生産過剩。

  因此,如果經濟衰退明顯,需要再寬鬆的話,將具有很強的結構調整特徵。上一輪刺激是在我國原有産業結構基礎上的平面擴張,並未觸動結構。如果再寬鬆,則要著力調整結構,有進有退。一方面要保護新的生産力,另一方面要擴大內需,通過城市化來釋放需求。(本報記者 丁冰)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