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通脹比發錢 港澳兩地反響為何大不同?

時間:2011-08-31 10:3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8月28日,香港老人排隊去銀行交申請表。

  在澳門連續4年向市民派發現金之後,香港今年也緊隨其後,首次給市民派錢。港澳發錢都是為了緩解通脹壓力,但兩地反響大不同,澳門人高興地接受,香港則爭議不斷。

  澳門:發錢一年比一年多

  8月30日開始,澳門特區政府今年第二次向居民發放現金補助,給53萬永久居民和8萬非永久居民,分別發3000澳門元和1800澳門元的現金補助。加上今年早些時候發放的4000澳門元和2400澳門元,每名澳門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今年將分別獲得累計7000澳門元和4200澳門元的現金。此外,澳門特區政府還向每名居民的中央公積金(退休金)賬戶注資6000澳門元。

  2008年及2009年,澳門向每名澳門永久居民發放現金5000澳門元及6000澳門元,非永久居民3000澳門元及3600澳門元。2010年,除向每名永久居民發放6000澳門元現金支票外,並向居民的中央公積金賬戶注資1萬澳門元。

  已移民海外的澳門人也有資格領取現金支票。移民者甚至不必返回澳門,特區政府直接將支票郵遞到他們手中。

  香港:老者優先登記申請

  香港特區政府今年3月修改財政預算案時,首次決定向全港610萬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居民每人派發6000港元。8月28日開始,香港1100家銀行分行及郵局開始受理第一批65歲以上長者的申請表。

  各銀行、郵局在發表、收表時為長者提供多種便利措施,如提供免費水、紙扇、雨衣及放大鏡,還特別提供“1分鐘特快登記”,長者只需提供銀行卡,銀行就可直接將客戶個人資料列印在登記表格上。

  但整個過程仍遭到一些媒體詬病,質疑為何不直接把錢打入老人“生果金”(65歲以上者高齡津貼)賬戶,為什麼讓老人多跑一趟,甚至出現老人誤填而多跑的烏龍事件。

  反響:港澳兩地大不相同

  與澳門不同的是,香港首次派錢引發了不少爭議。

  據香港媒體報道,首次派錢至少引發以下爭議:首先,有憑此舉聊博一時掌聲的嫌疑;其次,人人有份意味不勞而獲,而且連億萬富豪等無需要者亦受惠,不如把錢“花在刀口上”,例如弱勢群體的社會福利或者教育項目上,提振經濟的社會投資。

  香港媒體認為,相比發錢來説,用退稅或減稅的方式還富於民,讓民間自由運用資源,更符合“小政府、大社會、大市場”的理財哲學。不過,輿論也認為,減稅容易加稅難,發錢不失為靈活之舉。而且,從民間反應看,多數人對發錢持肯定態度,困苦者認為是“救命錢”,富裕者也表示可以拿來用做慈善。

  同樣是派錢,澳門之所以少有爭議,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充沛的財政收入來自高昂的博彩稅;香港特區政府的收入則比較“來之不易”,主要靠賣地、工資稅和利得稅等。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