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30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向符合資格市民派發6000元(港幣,下同)的計劃,8月28日開始分批登記。此次派錢的初衷是什麼?派錢會有什麼影響?派錢用於幹什麼?派錢是否需要完善?這些都是受到關注的細節。香港給市民派錢也引發各方熱議,有內地媒體認為,這種體恤民生、還富於民的思路值得借鑒。
派錢方案一覽 成年永久居民均有份
今年2月,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發表年度《財政預算案》,建議為所有已成為香港強積金計劃或職業退休計劃下受香港《雇傭條例》涵蓋的成員戶口一次注入6000元。
有關方案引發關注,在聽取各方意見後,港府修正預算案內容,決定撤消注資強積金的建議,改為向全港18歲以上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的市民派發6000元現金。香港市民可按本身需要和意願,全數提取這筆現金,派錢措施也會加入鼓勵儲蓄的元素。
計劃的合資格日期是2012年3月31日。所有在該日年滿18歲並持有有效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人士,均符合計劃的資格準則。
合資格人士可因應個人情況,在2011年8月28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間經由銀行或香港郵政登記。登記人經核實符合計劃的資格準則後,可獲發放款項。
港府相信,計劃已覆蓋大部分香港市民,包括公務員、家庭主婦和已退休人士。
針對未能夠受惠于計劃而有特殊需要的市民,會作出其他安排,額外預留一筆款項,提供足夠的資源另作處理。
此外,香港“關愛基金”6月21日公佈,明年3月底前年滿18歲的新來港低收入人士可于10月初登記,最快11月領取6000元,但要通過入息審查。此次派錢涉款約15億元,預計有20多萬人受惠。
派錢的初衷是什麼?回應市民訴求 藏富於民
香港特區立法會4月份三讀通過新年度財政預算案。港府于後來發佈相關領取6000元的具體方案併為這項安排預留370億元,據悉,將有逾600萬合資格人士是派錢的直接受益者。
曾俊華表示説,希望有關措施能藏富於民,並且回應市民的需要和訴求。
如此派錢的決定,是一項在香港歷史上沒有先例的政策措施,是特區政府基於民情改變初衷而採取的政策措施。
派錢會有什麼影響?會否造成通脹?
香港經濟學者普遍指出,直接派發現金給市民對通脹影響輕微,但市民卻可以即時受惠,對低收入的家庭幫助最大。
香港嶺南大學學者何濼生認為,香港物價上升主要是入口貨品價格上升,當中以消費品為主,相信派發現金不會額外增加市民的消費需求,對通脹影響溫和。政府此舉可以貫徹一向“還富於民”理財方針,在政府龐大財政儲備下,可以和市民共同分享經濟復蘇的成果。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表示,預期市民並非所有款項都會用作消費,部分市民可能用於外遊,亦有部分人可能會用作儲蓄,估計其中只有不足一半直接流入經濟體,對通脹影響可謂非常輕微。
派錢用於幹什麼?香港市民各有用途
香港市民普遍歡迎特區政府派錢及退稅,不少市民表示將會把款項用於儲蓄投資或日常生活。
香港青年協會一項網上問卷訪問了803名18至30歲的青年人。25.1%的受訪者選擇儲蓄,分別有約一成人稱會用於進修學習及旅行,餘下的表示會用以買電腦或手機、投資、幫襯家用和本地娛樂消費等。青年協會認為,調查反映不少香港青年都能以理性態度善用6000元款項,尤為可喜的是,部份人願意透過捐獻協助社會上有需要人士。
曾俊華宣佈“派錢”後,街頭巷尾均熱烈議論,市民普遍歡迎是次修訂。有市民表示,會以該筆款項做善事,而靠拾紙皮維生的婆婆以至露宿者,均對獲派錢笑逐顏開,表示會將之用於改善自己的生活。
派錢是否需要完善?澳門有經驗
在給市民分紅方面,香港並不是開路先鋒。澳門多次不論男女老少全民分紅以利市民紓解通脹壓力。去年,臺灣地區有關方面也曾向全體居民發放過“消費券”。在國外更是不乏先例:美國歷史上曾經多次全民退稅;在新加坡,政府從財政盈餘中拿出資金,直接向國民派發,讓國民分享國家財富增長的成果……。
香港《文匯報》針對港府的派錢方案曾經發文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雖然澳門的經驗未必可以完全照搬過來,但也應該仔細研究對方做法的優點,看有什麼地方值得參詳。
澳門的做法是將支票寄至身份證明局登記的常居住址,而若是領取援助金者及公共行政部門人員等,則以銀行轉帳發放。而澳門為配合派錢計劃,更設立輔助中心,有接待人員及熱線處理及解答市民關於派錢的疑問,以及協助解決相關問題。並設有網頁提供最新資訊,市民可進行查詢。
派錢引發各方熱議 內地媒體稱可借鑒
對於預算案的調整,香港商界民意調查公司3月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逾七成商界人士表示支援。預算案修改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香港特區政府在宣佈派錢給永久居民後,民望回升。
大幅修改預算案,史無前例派現金獲得市民普遍歡迎。有市民也大讚財爺做了好事,派的是“救命錢”。香港報章認為,特區政府吸納民意完善預算案不僅惠及更多市民,而且體現官民良性互動,體現開放性和民主性。
例如,香港《文匯報》社論説,預算案的修改,體現了吸納民意、集思廣益、以民為本的原則,最大限度地響應了各階層市民的訴求,有利於化解矛盾,消除怨氣,促進和諧,讓社會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更好地改善民生。
輿論同時指出港府今後需注意的問題。香港《經濟日報》指出兩點:一是施政要貼民心;二是任何政策都要有堅實的理念與研究根據。《香港商報》則指出,直接開庫派錢,開了香港有史以來的一個先例,可謂特殊情況下的非常措施,不應視之為常態。
內地《羊城晚報》發文指出,港府體現了政府的公共責任。雖然6000港幣並不足以應對香港居民所面臨的生活壓力,但是香港特區政府連續多年向市民派發紅利,藏富於民,做法值得肯定。這種體恤民生、還富於民的思路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