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儘管今年煙葉生産遭遇低溫、乾旱等不利氣候影響,但收購煙葉達到101.24萬擔,實現煙農售煙收入10.4億元、煙葉稅1.91億元,創歷史最好水準。全市煙葉規模在大災之後再次恢復到百萬擔水準,實現了連續14年平穩發展。
我市切實抓好煙葉生産的産業提升工作。“翠碧一號”是三明煙葉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也是福建煙葉的一面旗幟。全市上下把彰顯煙區特色擺在重要位置,最大限度地發揮三明煙區生態、品種和技術優勢,切實通過調整品種佈局、加強政策扶持、強化技術配套等措施,在全國範圍內打響了以“翠碧一號”為代表的“金三明”特色煙葉品牌。2011年度,全市“翠碧一號”落實面積33.89萬畝,約佔總量的80%。
各級下大力氣加大科技投入,抓好優質煙葉開發研究工作,著力解決煙農勞動強度、技術複雜和生産成本問題,積極探討煙田輪作的有效模式,落實好煙田輪作措施,解決好老煙區的發展瓶頸問題。同時注重轉變生産方式,在煙田基礎設施、規模化種植、集約化育苗、機械化作業、資訊化管理等方面初步具備了現代農業特徵,煙葉生産減工增效明顯。煙用機械推廣步伐加快,剪葉機、培土機、噴霧器、拔煙稈機等成熟機械普及率高達40%,煙農種煙畝均用工量由往年26個降至22個。煙葉擔均價格首次突破千元,達到1029元,同比增長12%。(本報記者 巫瑞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