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公司》經濟之聲評論員蔡軍評:全球製造業進入衰退初期 大國規模優勢凸顯
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11月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簡稱PMI下降到49.6,10月為49.9。連續第三個月低於50。採購經理人指數是以百分比來表示,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當指數高於50%時,則被解釋為經濟擴張的訊號。當指數低於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時,則有經濟蕭條的憂慮。一般在40~~50之間時,説明製造業處於衰退。
但今天我們討論的不是全球經濟是否要衰退的問題,這個問題以前説了很多次了,聯合國日前都發佈了《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警告説發達經濟體經濟陷入泥潭,新興經濟體也無法獨善其身,全球經濟正在“二次衰退”的懸崖邊上“蹣跚前行”。現在的問題誰能避免從懸崖上滑下去,這需要具體數據具體解讀。
雖然1月份全球製造業活動連續第三個月萎縮。但分別看一下各國的數據大不相同,先分析歐洲的5個大國,最糟的是義大利和西班牙,義大利11月製造業PMI是44.0,連續第四個月出現萎縮,訂單、産出和新採購都在下降。西班牙11月製造業PMI為43.8,連續第七個月低於50。這兩國接近蕭條。這是底層。
再來看歐洲三個核心國家的數據,德國11月製造業PMI以2009年中期以來的最快速度下滑;從10月的49.1降至47.9,但接近50 ,11月份英國製造業PMI指數下滑至47.6,同樣法國11月製造業PMI終值從10月的48.5降至47.3;比德國稍弱,德、英、法基本差不多,都是在47這個水準上,都在衰退。這是中層。
高層是誰呢,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11月份的製造業PMI指數從前一月的50.4降至49,這也是自2009年2月份以來首次跌破榮衰分界線。另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大國印度11月份製造業PMI指數從10月份的52降至51,勉強守在50上方。但兩個發展中的大國都由榮轉枯。
在這高層之上,還有一個最高層,就是美國。相比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美國製造業活動表現得更具活力,美國11月份製造業PMI指數是52.7,還沒進入衰退,而且從10月份的50.8上漲了。這是否説明美國經濟好轉,可以帶動其他經濟體上漲了,其實一點也不是,這只是在經濟衰退初期出現的特殊現象。下面我們舉了例子來説明一下。
比如現在大家都喜歡年底購物,就拿常見的手機來説,原來大家有充足的錢可以買多款手機,人各有所好,有的喜歡諾基亞、有的喜歡三星、各有各的品牌優勢。但現在經濟不景氣了,錢少了,消費者口味反而更挑剔了,考慮錢一定要花得值,買的手機一定拿得出手,於是消費者仔細考慮,就買一款,這就是蘋果的Iphone4。於是市場就出現這種怪現象,整體手機市場在萎縮,底層品牌接近蕭條了,大多數品牌日子不好過,但最著名的牌子反而銷量上升。
這種增長也是曇花一現,就以公司為例,美國的蘋果公司火了,但歐洲的諾基亞西門子卻要兩年內裁員1萬7000人。亞馬遜的平板電腦Kindle Fire 靠大打價格戰“火”了,但加拿大的RIM公司卻撐不住了,把平板電腦每台直降3百美元,但銷量還是不行,股價都跌破凈資産了。公司不行了也要裁員,這樣大家的錢包會更緊了,買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人會更少,最後大牌公司的銷量也會下來。
在各國製造業層面也是這樣,大國包括美、中、印等國家在這場製造業衰退中,規模經濟優勢凸顯,但這種優勢只是抗跌能力強,不能將美國製造業PMI指數上漲看作是經濟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