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民幣“彈”起來 匯率震蕩趨“常態化”

2012-03-26 14:18     來源:大眾網     編輯:范樂

  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將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短期升降難以確定,但是,波動幅度放寬是大概率事件。

  升值已足夠,彈性將展開。在人民幣升值速度放緩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正在逐步擴大。

  25日,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王汀汀和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教授、導報特約評論員張宇,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均表示,伴隨著匯率改革的深入,人民幣匯率寬幅震蕩將“常態化”。

  波動觸新高

  “進入3月份以來,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呈現逐漸擴大的趨勢,彈性也在逐步增強。”張宇對導報記者表示,這也印證了央行在全國“兩會”時關於匯率政策的表態。據悉,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全國“兩會”上表示,人民幣匯率逐漸具備了浮動的條件,幅度可以考慮適當加大,更加體現以市場供求關係決定匯率的機制。

  上週五(2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2891,較前一交易日大幅上漲113個基點,首次突破6.29水準,再創匯改以來新高。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3日,在3月以來的16個交易日中,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有多達5個交易日的單日波幅超過100個基點。今年前兩個月的36個交易日裏,中間價只有兩天波動超100個基點。

  “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擴大是人民幣市場化、國際化的必由之路。”王汀汀對導報記者表示,一直以來,市場化都是人民幣匯率改革的重點,此次人民幣匯率創新高,除了有市場不確定因素影響之外,官方對人民幣匯率浮動的表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事實上,在美元指數漲跌並不十分劇烈的背景下,9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大幅走升162個基點,創出年內最大單日升值幅度。經過了雙休日之後,1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又出現了209個基點的暴跌,創一年半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波動幅度高達0.33%,接近當前單日0.5%的漲跌幅上限。

  對此,中信銀行國際金融研究員劉維明表示,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多次單日破百個基點,可以證明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正在擴大,較之前更具有彈性,這與央行此前的表態是一致的。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近期連續出現大幅波動,可視為深化人民幣匯率改革的信號。”張宇告訴導報記者,未來人民幣匯率彈性還將進一步凸顯。

  寬幅震蕩

  “從長期來看,只要我國經濟保持持續增長,人民幣匯率仍有較大的升值空間。”張宇對導報記者表示,一國匯率水準歸根結底還是依賴該國整體經濟實力。

  “目前,全球經濟仍然沒有恢復,歐債危機仍在持續,作為全球經濟的助推器,人民幣匯率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增強逐步升值在情理之中。”張宇説。

  “不過,在短期內,緩慢爬升和寬幅震蕩都將持續。”張宇表示,經過長時間的爬升,人民幣匯率已經到達了較為寬闊的“平臺”區間。

  央行數據顯示,去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升值5.11%。至此,2005年我國啟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31.35%。但今年以來這種單邊升值的趨勢有所改變,2月份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整體漲幅為0.31%,此前的1月份人民幣則貶值0.17%。進入3月份以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多次出現單日大漲大跌。

  對此,王汀汀表示,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將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短期升降難以確定,但是,波動幅度放寬是大概率事件。“人民幣要想成為國際貨幣,獲得更大的話語權,就應該放寬波動限制,讓市場決定匯率走勢。這意味著波動將成為常態。”

  “人民幣長期持續升值的時代或已經結束。”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由於海外經濟難有大起色,中國自主進行經濟結構調整,預計今年人民幣會出現升值和貶值的雙向波動。

  事實上,寬幅波動的人民幣正在向著國際貨幣的目標進發。3月以來,央行相繼與蒙古銀行和澳大利亞儲備銀行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至此,中國央行與海外國家和地區的央行及貨幣當局簽署的貨幣互換協議,總額已達1.65萬億元,這被視為央行正加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具體表現。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