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
市郊三峽泡溫泉
臺北也有叫“三峽”的地方?聽到這個名字真讓人好奇。三峽,舊稱為“三角涌”,因地處大漢溪、三峽溪、橫溪匯流之處,地形呈三角形而得名,“涌”為閩南語“起浪”之意。日據時期,因“三角涌”發音似“三峽”而改名。這里距臺北市區約半小時車程,是臺北人周末周邊遊的必去地之一。

三峽老街
臺北郊遊首選之地
古味十足的三峽老街,是臺灣北部最有味道的古鎮,其受觀光客喜愛的程度,與淡水老街不相上下。三峽是臺灣北部發展最早的聚落(村落)之一,發展軌跡竟與淡水相似,早年都是因為水運興起,加上茶葉、樟腦、藍靛產業帶來發展,逐漸形成繁華的聚落市街。風光一時的三峽,隨著水運優勢不再逐漸沒落,繁榮的街市成了見證過往的歷史建築物。
三峽老街,指的即是長約248米的民權街,擁有百余棟的磚造街屋,街道兩旁盡是做生意的商家。臺灣的街道多是先有廟後有街。民權老街的興隆宮比老街更老。全殿以雕刻取代彩繪,每根石柱的雕刻題材都取自中國歷史演義或神話傳說,每個角落都精雕細琢。
三峽老街那些由紅磚砌建而成的傳統閩南式建築糅合了多元建築風格,包括傳統的亭仔腳和女兒牆,繁復精美的巴洛克式圖案雕飾,使建築物展現出如藝術品般的華麗古典風貌。老街房子上的刻字代表姓氏、姓名、行業或店號,行業當中以刻有“染”字的染店為最多;而商家的店家匾額框大都刻著堂號、店號或姓氏,是以往商家在做生意時普遍使用的宣傳手法。山牆上的圖形裝飾都有寓意,如花瓶象徵平安。
經過整建以後的老街,重現舊日典雅風貌,也成為遊人尋訪舊日時光的懷舊旅遊去處。三峽老街連棟串成的長長拱廊,依舊讓人驚艷老建築的精巧華美,只是現代的老街商家與過去行業大不同,手工藝品、特產品、餐廳和小吃店,取代了早年的染坊、茶行和制材行,夾雜在穿梭街頭的遊人中間的是賣藝的民俗藝人。
單車遊臺北
臺北在淡水河、基隆河畔的單車道可以說是非常完整,如果有興趣的話,大可以花一天從臺北市騎腳踏車騎到淡水。從臺北市基隆河南岸的大佳河濱公園出發,經過圓山飯店、士林、北投、再經過關渡自然公園到淡水,沿途風景秀麗、遠離危險的汽車道路。位于基隆河南岸的大佳河濱公園租借站是臺北市主要的出發點。臺北市政府也印制了詳細的單車地道圖供取閱下載,里面包括大臺北地區(包含臺北縣) 環河腳踏車道路網圖、各河係腳踏車道介紹、水門出入口交通信息及周邊景點遊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