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殿屬于東洋式建築,不是廟宇,是練武強身之處,臺南武德殿為全臺最大。(記者謝禮仲攝影)
臺南市的孔廟西側外,經常聽到遊人望著忠義小學內的武德殿討論。
——“廟怎麼蓋成那個樣子?”
——“它是孔廟的什麼殿嗎?怎麼跟孔廟建築差那麼多?”
——“不是啦,它是國小的圖書館,蓋得很特別喔!”。
站在旁邊,不知該怎麼說,武德殿本來就不是廟,雖然它在臺南孔廟旁邊,跟孔廟一點關係也沒有。
臺南市忠義小學內的這座“武德殿”,是臺灣現存的少數“純東洋風格”建築,也是全臺規模最大的武德殿。
日治時期的公共建築,帶給臺灣許多不同的城市樣貌,現在看到的“總統府”、監察院等,都是當時興建的西洋風格建築;殖民帝國心態的日本,當然也不忘記把“本土”風格的建築與精神移植到臺灣,神社、武德殿就是其中的代表。然而,現存的東洋風格建築已經在當年一波“去日本化”的風潮中,消失得差不多了。
神社幾乎被拆光光,運氣好的被改成廟宇(如花蓮壽豐的碧蓮寺)或天主堂(如花蓮新城天主堂),還留著沒被拆的鳥居、石燈籠與神獸,形式完整的只剩桃園神社。
“武德殿”留存的數量比神社多一些些,它的用途,簡單地說,就是日本人強身健體、練習武術的地方,想象一下,帶著面罩拿著木劍練習日本劍道的場景,大約就是武德殿內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