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

水雉倩影

時間:2011-07-28 10:46   來源:中國臺灣網


  水雉,有“菱角鳥”之稱,為臺灣農委會公告第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在1997年當選臺南縣縣鳥。它那漂亮的尾羽和行走于水面浮葉的輕盈姿態,更為它贏得“淩波仙子”、“葉行者”的美名。

  臺灣嘉南平原因為早期農業開發,因此埤塘、濕地相當普遍,成了水雉最喜歡棲息的場所。目前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加上捕獵關係,水雉數量已經減少許多,不過在官田、柳營、下營和六甲一帶的埤池、菱角田以及稻田仍有水雉蹤跡。

  在臺南官田有一處專為保育水雉的生態教育園區,目前規劃為生態教育和觀光遊憩功能,結合多樣水生植物以及水鳥生態,提供民眾觀賞水雉親近大自然的機會。根據園區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8月,園區內統計有44只成鳥和99只雛鳥。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的成立,在于高鐵規劃的路線之中,通過葫蘆埤水雉棲息地,使水雉有消失的危機,因此經過環保團體力爭通過環評之後,才向臺糖租借15公頃的甘蔗田,成立水雉復育區,2007年更名為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目前交由臺灣野鳥學會經營管理。

  目前水雉生態教育園區除了水雉之外,也有水鴨、紅冠水雞、小水鴨、白鷺鷥等鳥類的出現。園區也提供賞鳥屋和生態教學池,營造人和大自然共存的永續生態觀念,傳承水雉保育的理念。

  最喜歡菱角田的水雉,主要以昆蟲、螺類、魚類或植物嫩葉為食,棲息在浮葉植物上的水域環境。漫步、跳躍、飛翔的姿態,為它贏得淩波仙子的名號。在每年春夏交替時節進入繁殖期,此時身上的羽毛最為漂亮,由母鳥下蛋、公鳥負責孵蛋,孵化成功存活的雛鳥,大約10周後逐漸有能力獨立生存。

  官田菱角農表示,為了保育這些稀有的嬌客,地方政府和公所更是實施保育水雉計劃,一旦發現自家菱角田有水雉築巢生蛋孵育成功的菱角農,將會補助獎金,將保育水雉的理念付諸行動,由民眾和政府共同保育水雉的生態空間。

  民眾如果要到園區內拜訪這些嬌客,園區內現在明列禁止野炊、泡茶、烤肉、露營和攜帶寵物。另外一項實質保育水雉的作法,就是多購買地方菱角農生產的菱角,這樣菱角農才會繼續種植菱角,水雉的棲息地也就能夠繼續保存下去。(圖文 邱偉誠)

  ◎注意事項
  園區開放時間:早上09:00∼下午17:00,每周一休園
  每月25日到該月底為封園日,不接受入園參觀
  園區禁止野炊、泡茶、烤肉、露營和攜帶寵物
  園區開放時間採自由參觀,不收入園費,如需解說導覽,請于一周前預約 

  ◎GPS定位
  經度E:120.315549 緯度N:23.184491

  ◎交通信息
  (一)南二高下官田玉井交流道→臺84東西向快速道路,往官田方向到西莊交流道→171縣道→南64縣道(裕隆路)即可到達。

  (二)中山高下麻豆交流道,往麻豆方向→176縣道→右轉進入171縣道→左轉進入南64縣道(裕隆路)即可抵達。

  選自臺灣TTNnews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