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14日電(記者 屈紹輝) 5月9日,國務院出臺了《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亦稱“新國九條”),意見發佈後滬深兩市一度放量大漲,再度激發市場熱情。在普通投資者看來,新“國九條”能否真正帶來利好,最直接的體現就是A股能夠就此走出慢牛行情,投資者能否真正賺到錢。
一段時間,上證綜指一直低位徘徊,這讓不少人感到無奈。有人説,新“國九條”給資本市場注入了強心劑,希望在這個強心劑的刺激下,有更多的資金進入市場,他們認為,只要更多資金進來,大盤才會上漲,投資者才能賺到錢。
事實上,為了能讓更多資金進入市場,近年來監管層進行了一系列努力。首當其衝的是修訂QFII法規,QFII額度不斷提高,RQFII試點擴大;此外,今年來私募基金開始實行登記備案制,私募逐漸陽光化以正規軍的形式進入市場;同時,內地香港股票實現互聯互通,作為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首發車,將發揮重要作用;最後,監管層還加強不同部門協作,推動外匯和稅收政策的完善。
但A股市場的錢都去哪了?投資者不明白,為何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大盤依然漲不上去,市場的資金依然有限。對此專家分析,其實市場從來不缺錢,這個現象歸根結底反映了我國資本市場的現狀,是我國資本市場吸引力不足的表現。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資本市場起步晚、發展時間短,仍處在新興加轉軌的不成熟階段,一些體制機制性問題依然存在,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在這個背景下,股市“三高”長期存在,炒小、炒新、炒差等不正常、不理性的投資環境得不到根治。“正是由於資本市場自身的這些問題,吸引力不高成了不得不面對的現實,造就了大量資金‘能進卻進不來’的尷尬局面。”分析人士表示。
為了解決這些頑疾,中國資本市場進行了新一輪頂層設計,統一各方認識、立足長遠解決資本市場存在的深層次矛盾,讓資本市場釋放市場活力,回歸本源。專家認為,要實現我國資本市場大擴容,需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強化市場監管,實現各方歸位盡責。目前,我國明確提出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但距離這個目標仍有相當長的路程要走,需抓緊完善各項改革配套措施制度建設,從嚴審核讓市場合理定價機制真正發揮作用,各方主體歸位盡責,實現上市公司“有進有出”的良性生態環境。
其次,繼續為各路資金進場創造條件。一方面,國外投資者參與市場、投資避險需求強烈;另一方面,國內百姓對財富管理投資保值的呼聲也很高。當前滬港通已經進入實質進展階段,多角度顯示,引入更多資金入市仍有很大空間。
第三,讓投資者保護真正落到實處。當前保護中小投資者的綱領性文件已經出臺,未來細則性文件備受關注,這也成了未來投資者權益能否真正落實的決定因素。
可以説,中國資本市場正在進行有序而緊鑼密鼓的改革,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為導向,從發行到二級市場到退市、從發行人到仲介機構到投資者,資本市場一場立體式改革藍圖逐漸呈現。從可以預見的是,伴隨著我國資本市場自身的走向成熟,中國市場的對外吸引力必將得到大幅提高,人們期待的A股慢牛行情也將成為現實。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