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河北保定市區內的樓盤以“副中心”做宣傳。 新京報記者 秦斌 攝
“京津冀一體化應建跨區協調機制”
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副司長任虹認為,京津冀區域化過程中,組織上應建協調機構和機制
新京報訊 (記者鄧琦 李丹丹)昨日,2014中國城鎮化高層國際論壇,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表示,如果以排斥人口的方式來緩解北京城市人口壓力,進行京津冀一體化,不是一個好辦法。
昨日,在2014中國城鎮化高層國際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與新京報聯合主辦了特別對話——“京津冀一體化突圍”。該特別對話的主旨演講,由新京報社社長戴自更主持。
“排斥人口不是好辦法”
針對京津冀一體化面臨的問題,李鐵表示,北京到底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一體化,是因為霧霾、交通擁堵,把這些都歸結於人口過度膨脹?如果我們以排斥人口的方式,來緩解北京城市人口的壓力,來進行京津冀一體化,“這不是一個好的辦法”。
李鐵説,當城市有足夠的優質資源進入,一定會有大量中低端資源的配套。“每年增加10萬左右人口的富人,大量的高檔飯店,需不需要服務員、環境清掃工人、快遞、保安和保姆?這些保安、保姆和服務員購買東西,會到大商場、超市,還是會去和他們收入水準相近的那些小飯店、小零售商、小市場呢?”
李鐵認為,這就是所謂低端産業的來源,當城市有大量精英人士聚集時,會需要更多人來服務,也需要更多和他們相適應的服務,通過人口外移和控制人口的方式推進一體化政策,需要進一步考慮。
“一體化應建協調機制”
政府應該發揮哪些作用?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副司長任虹認為,京津冀在區域化過程中,應該有一個跨出行政區劃的、組織上的協調機構和機制。“北京、天津、河北,更多是考慮自身的問題,但是應有一個機制來通盤考慮京津冀一體化的問題。在組織協調上有一個大區域規劃或大區域協同機制很重要。”
任虹認為,京津冀一體化從制度上需要有一個公共財政。“因為無論是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是文教衛的設施建設,都是向百姓提供公共服務,應該有支撐公共財政的制度。”
聲音
北京“城市病”的根源不在人,在於功能過於集中,有著過多非首都功能,因此要改變做強、做大的傳統做法,進行外科手術,轉移非首都功能,由“一城記”變“雙城記”、“三城記”,實現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
人想到哪去,不應該通過行政的方式來規定。現在的問題是基礎設施資源的配置,是被行政所分割的。如果由政府動用民資、外資的力量來修建交通框架,根據人口的聚集方式來選擇運輸承載方式,市場就會確定人和技術的要素向哪去。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
怎麼樣延緩人口增長的速度,提高政府的治理水準、治理能力來解決城市病,而不是單純依靠人為的疏解功能或是疏散人口?怎麼樣通過提高區域一體化的公共水準,來解決功能跟人口的流動?這是整個京津冀區域需要考慮的。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總規劃師兼市規劃院院長施衛良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