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余額寶”不死 未來路向何方?

2014-03-07 08:38 來源:新民晚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從今年二月下旬開始的“余額寶”之爭,昨天終于有了更權威的論斷。

  昨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樣表述:“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擴大金融機構利率自主定價權。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這是互聯網金融首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如今,“余額寶們”懸著的一顆心有了著落,更加嚴格和完善的監管也已沒有懸念。大家更想知道的是,具體應該通過哪些手段來監管?監管的尺度該不該一下收緊?監管之後,它們還有沒有如魚得水的空間?

  不妨聽聽代表委員們的態度與說法。

  監管不是扼殺而是促進良性發展

  “我們首先要認識到,監管和創新並不矛盾。”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監會上海監管局局長廖岷看來,“余額寶”、“支付寶”等新出現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在技術上的確是存在一定優勢的,在增加銷售渠道、推進利率市場化等方面也有一定作用,在識別客戶和積累數據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方面,更有其明顯的特點。

  “但必須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無論是代銷理財產品,還是將零星存款聚集再和銀行進行協議存款,或是支付代理等,這些都有金融中介的屬性,而金融業務自身具有高風險高關聯的特點。”廖岷認為,正因為金融這種高風險性高關聯性,各國監管部門對于線下的同類業務都有必要的監管制度和要求。“而從本質上來看,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其金融業務的性質是一致的,所以不可能因其是線下就嚴格監管,線上的就完全沒有監管,應該要一視同仁。”

  廖岷認為,現在一定要走出一個誤區。“監管不等于扼殺,而是促進其健康發展。對新生事物,肯定要有一個逐步認識的過程,相關部門對于這個新生事物的快速發展和可能的係統性影響正在進行研究和評估,以完善相應的監管政策和手段。”

  在廖岷看來,目前應該從控制產品和服務自身風險、做好制度安排、推動行業自律三個方面來推動風險的防范。“這些機構自身要始終高度重視研究分析和強化其風險管理措施,並應該推動行業自律的建設。而在客戶保護方面,包括對客戶的選擇有沒有歧視性,業務風險有沒有解釋清,是不是只講了好處而沒有講風險,在產品銷售過程中,有沒有對產品和客戶的承受能力作出評估,是不是做到了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客戶,金融服務過程中對于糾紛處理的環節是否完善等等,都要搞清楚,並逐步完善。”

  前期“包容發展”現在創新監管

  “互聯網金融像跳街舞,自由度很大也很漂亮,不怎麼受約束;傳統金融像在跳國標,一板一眼,講究規范。”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許羅德形象地說。

  許羅德認為,對互聯網金融要“包容發展”,監管邊看邊摸索是可行的,因為互聯網金融的業態不是很明晰,設立門檻有難度,不能一下子就用條條框框全部管住,“去年是‘讓子彈先飛一會’,但現在已經到了監管的臨界點。”

  他認為,“街舞”如果毫無章法,也沒有美感。“資金來源從哪里來、有沒有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有沒有壞賬撥備、支付服務是否合法合規,這麼多消費者信息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保護……這些問題都有待于監管部門用新的監管方式去解答。”

  此外,許羅德提出,互聯網應用對金融業態發展帶來巨大影響,對現行分業監管和“一行三會”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制形成挑戰。迫切需要通過立法來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應在國家立法層面確立統一的長效協調機制。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也有類似觀點。昨天,他還專門趕寫了一份提案,就如何監管提出看法。

  “與不少人對于互聯網金融存在風險的認識不同,實際上現階段許多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核心仍然依托于傳統金融產品。”因此郭廣昌認為,對互聯網金融新業態的監管重點並不在于限制或新建一套監管體係,而是在于創新和跨部門協調。

  郭廣昌建議從三個方面加強監管:一是在政策上鼓勵和支持普惠金融發展,推動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保持密切的互動和合作,共同構建一個開放、健康的生態體係;二是統一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監管體係,針對交叉性產品,形成“一行三會”跨部門的協調機制;三是引導普通民眾充分意識到互聯網金融產品蘊含的潛在風險,如通過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充分告知投資者,以減少在發生係統性風險時造成影響和損失。

  是否要給“余額寶”戴上“緊箍咒”

  相比之下,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王戰讚成更嚴格的尺度。他認為,在目前整體無門檻、無標準、無監管“三無”狀態下,一些“披著互聯網外衣的金融機構”,大量存在對金融風險和管控認識不足、能力不夠的問題。另外,互聯網金融普遍存在跨業經營問題,一旦出現係統性信用風險,將會導致雪崩效應,對整個行業影響巨大。

  因此王戰建議,要規范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市場準入,盡快制訂行業自律標準。特別是在企業注冊資本金規模、第三方資金存管、清結算分離、風險管理制度、信息定期披露、出借人利益保護、任職資格、從業人員備案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規定,為野蠻生長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戴上“緊箍咒”。積極探索互聯網金融行業失范企業的懲罰機制,用市場的手段讓那些損害投資者權益、導致行業惡性競爭的市場主體受到應有的行業懲罰。

  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建設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趙宇梓認為,“余額寶們”承諾收益是銀行活期存款十幾倍的宣傳是一種誇大宣傳,而且沒有向公眾講清其中的風險。

  “目前普遍存在誤區:一是把互聯網金融神秘化,把它和創新劃等號;二是把它等同于一種特區,現有的監管不再適用;三是只要能搭上,大家一擁而上。”趙宇梓認為,其實它更多的是一種新技術的應用,本質並沒有變。其巨大的魔力,更多來自于鑽現有監管不完善的空子。“一旦漏洞彌補上,神話就可能破滅。”

  據趙宇梓透露,“余額寶們”的路其實美國當年也走過。但被納入監管之後,美國監管當局嚴禁第三方套利,明確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不得吸收社會公眾存款,在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消費支付,一律採取銀行卡預授權支付功能,第三方支付機構不得結押消費者支付的資金款項。這種方式和思路,在防止套利、套現、反洗錢方面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隨著美國版“余額寶”被納入監管,很快就不再具有吸引力。趙宇梓認為,這很可能是中國“余額寶們”的未來:不取締,但規規矩矩生存。 特派記者 潘高峰 葉薇 江躍中

  (本報北京今日電)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