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當前市場比較關注的事項,央行上海總部負責人昨日就《關於金融支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答記者問時明確表示,服務實體經濟是試驗區金融舉措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搞金融洼地。
“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兢兢業業、管住風險、闊步前進。”在答記者問最後,央行上海總部黨委副書記、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局長張新如此表示。
適用統一的
宏觀審慎監管框架
針對央行出臺《意見》中的具體目標,張新表示,金融支援試驗區建設的主要目標是“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建立可複製可推廣的金融管理模式”。
其中,“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主要體現在:一是通過在試驗區內探索投融資匯兌便利和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二是通過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建立健全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利率形成機制,提高資金的配置效率,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三是通過進一步轉變外匯管理方式,減少外匯管理中的行政審批,方便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的投融資行為,加大支援企業走出去的力度。
張新指出,試驗區作為一種新型的開放模式,它不是金融特區,更不是一塊“飛地”。試驗區不是金融洼地,是金融平地。政策洼地是給予試驗區不可複製、不可推廣的特殊政策,這不利於金融政策在全國範圍內長遠地、可持續地推廣。試驗區要繼續適用全國統一的宏觀審慎監管框架,例如繼續根據資本充足率管理、流動性管理、法定存款準備金管理等實施統一監管。總之,區內採取的所有金融舉措,都是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開闊的金融服務平地和良好的發展環境,但是不為金融而做金融,不搞金融洼地。
金融支援措施提速
對市場擔心試驗區內金融支援措施進展緩慢,有部分人士判斷至少兩到三年才能落實。張新表示,試驗區內的金融改革是現在進行時,現在看準的事情,就儘快實施。他希望用3個月時間能把《意見》的大部分措施落地實施,用半年的時間初步探索總結試驗區改革成熟的經驗,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金融管理模式。
張新還表示,對於《意見》的具體條款,總體來看,大部分已基本成熟,可以立即實施,如跨境人民幣業務、外匯體制改革、自由貿易賬戶設立等;還有一部分需要制定細則後,在全國率先組織實施。比如利率市場化,其中一部分已經基本成熟,一部分市場影響較大的措施則需要制定細則後按照全國統一部署審慎實施。再比如,個人境外直接投資,也需要制定細則後按照全國統一部署儘快實施。
對於利率市場化建設,張新説,試驗區利率市場化將在宏觀審慎金融管理框架內,根據服務區內實體經濟發展需要,以及金融市場主體培育和市場環境建設情況逐步推進。具體包括:完善區內居民自由貿易賬戶和非居民自由貿易賬戶本外幣資金利率的市場化定價監測機制,將區內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納入優先發行大額可轉讓存單的機構範圍,在區內實現大額可轉讓存單發行的先行先試。條件成熟時,放開區內一般賬戶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
創新試驗區
賬戶管理體系
在央行公佈的《意見》中,無論是金融創新還是政策管理,核心的內容和落腳點為創新的賬戶管理體系,張新表示,試驗區分賬核算單元實行分賬核算,且在流動性管理上以自求平衡為原則,試驗區分賬核算單元相對於其母行獨立運營。
其中賬戶之間的資金劃轉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居民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外賬戶、境內區外的非居民賬戶、非居民自由貿易賬戶以及其他居民自由貿易賬戶之間的資金可自由劃轉。二是同一非金融機構主體的居民自由貿易賬戶與其他銀行結算賬戶之間因經常項下業務、償還貸款、實業投資以及其他符合規定的跨境交易需要可辦理資金劃轉。三是居民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內區外的銀行結算賬戶之間産生的資金流動視同跨境業務管理。
張新對賬戶管理問題的解釋明確了此前市場的判斷,通過這些內容可以看到在賬戶管理上,《意見》公佈的內容遠高於市場預期,尤其在“實業投資”以及“其他符合規定”的跨境交易需要可辦理資金劃轉這點上,對區、內外的資金往來予以了明確解釋,同時也將有利於銀行和企業未來的業務發展。
此外,在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新突破方面,張新表示,在具體政策安排上,一是支援區內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規定上海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可與符合條件的區內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為跨境電子商務(貨物貿易或服務貿易)提供人民幣結算服務。二是賦予區內企業跨境人民幣資金池管理及經常項下人民幣集中收付功能。三是人民幣跨境資金流動更加自由,區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根據實際經營需要從境外借入人民幣資金,但不得用於投資有價證券、衍生産品以及委託貸款。(趙縝言)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