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滬深兩市第一高價股貴州茅臺拋出“10派64.19元”的現金分紅方案,創出史上最高紀錄,再度激發了投資者追逐高送轉行情的熱情。
不過,紅利稅新政策實施後,一些“分紅”變“貼錢”的現象令投資者很受傷。專家建議,在參與高送轉行情時,股息率高低並非衡量投資價值的唯一標準,關鍵還要看企業的分紅目的和長期發展能力。
股息率大增改善“輕回報”現象
儘管受去年下半年“塑化劑”“三公瘦身”等事件影響,貴州茅臺的盈利增速有所下滑,但最新公佈的分紅方案仍令人稱羨。每10股派64.19元,共計派發股利66.64億元的分紅方案,不僅是今年A股上市公司之最,也打破公司過去創下的紀錄。
一直以來,A股市場分紅率低是不爭的事實。不僅上市公司不愛派現更愛送股轉增,投資者也更偏好波段操作獲取資本利得。
國金證券財富管理中心分析師李曉光説:“我國上市公司平均股息率只有1%-2%,投資者僅靠分紅很難獲得回報。”而近10年來A股高股息率公司佔全部公司的平均比例不足5%,遠低於國際市場平均26%的水準。
不過,從今年年報公佈的情況來看,這一情況有所好轉。部分大盤藍籌股分紅比例較高,且現金分紅比例明顯高於往年。
最新數據顯示,滬深兩市共有676家公司披露了2012年利潤分配方案,現金分紅的公司達到659家,佔比達97.49%。除貴州茅臺外,高比例派現的還有雙匯發展每10股轉10派13.5元,中國神華每10股派9.6元,方大特鋼每10股派10元,海潤光伏每10股派7.4元,上海家化每10股送5股派7元。這一分紅水準普遍高於市場預期。
從股息率來看,超過3%的股票逾30隻。其中,海潤光伏的股息率超過10%,四大行股息率都超過5%,不僅跑贏五年期定存利率4.75%,也超過不少理財産品的收益率。
短炒高送轉 “分紅”變“貼錢”
不過,今年的高送轉行情並非那麼“誘人”。不少投資者在短炒高送轉行情,希望借此分享紅利的期望落空。
這一方面是今年年報期間A股市場出現調整,分紅或許抵不上波動;另一方面“分紅”變“貼錢”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投資者張先生最近就遇上了鬱悶的事。他在2月8日買入上海新梅40000股,3月6日賣出。在此期間,該股實施每10股送8股派1元的分紅方案。因持股未滿一個月,張先生只得到4000多元現金分紅,卻交了近8000元的稅款。
這種“息不抵稅”的現象在今年並非個案,包括大華股份、中鼎股份和北方國際等上市公司分紅後的稅收都將高於派息。
一家券商投顧人員向記者介紹,由於差異化紅利稅在今年首次執行,持股一個月以內的投資者將需要繳納比往年多一倍的稅費。
去年末發佈的《關於實施上市公司股息紅利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自今年1月1日起,對個人從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股息紅利所得按持股時間長短實行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持股超過1年的,稅負為5%;持股1個月至1年的,稅負為10%;持股1個月以內的,稅負為20%。
這意味著投資者如果在持有過程中高拋低吸降低成本,或者突擊入股分享高送轉行情的,極有可能“息不抵稅”。
李曉光認為,紅利稅新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意在引導長期投資,鼓勵長期持有者享有分紅的收益。但長期投資不能僅靠一個政策,還需要配套政策跟上。
慷慨背後是“餡餅”還是“陷阱”?
雖然市場期待著上市公司回報股民,但部分公司的分配方案非但沒受到市場歡迎,反而遭遇質疑。
有投資者認為,上市公司慷慨分紅的背後是為再融資鋪路。不僅如此,對於上市不久即進行超高比例現金分紅的公司,市場亦會擔憂獲得紅利的大股東存在套現之嫌。
2010年才上市的卓翼科技在登陸中小板半年之後即開始分紅。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多達1.6億元的分紅之後卻是8億元的再融資預期,為市場所非議。
今年出手闊綽的海潤光伏也陷入了質疑聲中。該公司今年將向投資者派發逾7.67億元現金紅利,遠超去年207萬元的凈利潤。即使是近兩年的利潤總和也遠低於這一水準。
在此次分配方案中,最大的獲利者顯然是公司大股東。江蘇紫金電子集團有限公司、江陰市九潤管業有限公司和海潤光伏公司總經理楊懷進,三大股東合計可分得4.4億元的紅利,佔總分紅規模的一半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大股東目前持股均為限售股,部分投資者懷疑如此慷慨背後實為變相套現。
對此,業內人士提醒,要警惕一些大股東通過透支企業長期發展能力的方式變相套現,尤其是一些超募企業的大股東可能借著高額分紅變相退出,投資者在追逐高送轉行情時需要擦亮雙眼。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