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31日電 (董冠洋)近年來,繼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技術開發之後,“大數據”正成為最具顛覆性的新資訊科技。而基於數據分析産生的新産品、服務正引領世界進入“智慧經濟”時代,中國企業須以創新驅動應對新一輪全球競爭。
在31日舉行的“2013年中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上,中國企業聯合會會長王忠禹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以産品規模化經營的基本套路已經帶來嚴重的産品同質化和差能過剩問題,而以大數據等技術為代表的資訊化浪潮為商業模式創新、産業競爭力提升提供了契機。
“數據正成為比土地、資本、勞動力更重要的核心生産要素。”原國家經貿委副主任、中國企業聯合會顧問蔣黔貴指出,而數據引領的“智慧經濟”要求中國企業樹立網際網路時代觀念,挖掘數據資訊的商業價值。
蔣黔貴分析,數據為企業提供了洞察市場的新視角,其核心價值不止于資訊提供,更在於預測。通過對數據的量化分析,企業可以精準地了解消費者需求,提供個性化定制産品、服務,從而創新業務範圍,開拓潛在市場,改變産業內部同質化格局,帶來新價值。
事實上,在中國,一些先行者企業已經率先探索“大數據”並從中受益。蔣黔貴介紹,騰訊公司將其7.5億即時通信用戶、1億微信用戶、4.25億微博用戶和1億余視頻用戶産生的海量數據匯集,層層解讀用戶的興趣愛好、歸屬地、社會關係等有價值資訊,實現了精準的個性化行銷。
當然,要在“智慧經濟”時代的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中國企業還須打破“封閉創新”,建立多元主體協同互動的創新模式。
在工業和資訊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看來,“智慧經濟”時代的自主創新亟需加強科技與産業的銜接,“今年將大力支援、促進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産業化”。蔣黔貴亦建議企業主動尋求與高校、科研機構、上下游等外部創新組織的技術合作,建立企業主導的産學研合作市場機制,彌合創新鏈和産業鏈斷裂。
以中廣核工程為例,自2004年以來,公司以核電項目群建設和核電産品創新為紐帶,與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在技術創新、品質管理等多方面開展了協同創新合作,使其核電國産化率從初期大亞灣核電站的1%,快速提高到2011年投産的嶺澳二期核電站的60%,並成功開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三代核電技術。
除了商業模式創新、協同創新,蔣黔貴還強調與國際“對標”推進創新。她指出,創新應該“走出去”,在國際競爭中汲取先進經驗理念,以開放促進突破。據介紹,中石油自1993年開展海外投資與運營管理,通過在國際競爭中發展,目前其已在全球29個國家管理運作81個油氣投資項目,2011年海外油氣作業總産量已突破1億噸。
據悉,“創新驅動:新機遇新挑戰”是今年中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的主題。本屆大會由中國企業聯合會、國務院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工業和資訊化部産業政策司和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小企業司聯合主辦。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