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部:土地城鎮化速度過快需降溫
多位官員在2013中國城鎮化高層國際論壇上表示,目前我國依靠勞動力廉價供給、資源粗放式消耗的城鎮化模式亟待轉型。未來要進一步給土地城鎮化降溫,加快人口城鎮化速度。在城鎮化過程中,不應完全由政府主導,應重視市場和社會的力量。
發展模式轉型勢在必行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在論壇上用三個“不可持續”形容城鎮化面臨的問題:依靠勞動力廉價供給推動城鎮化發展的模式不可持續,依靠資源粗放式的消耗推動城鎮化發展的模式不可持續,依靠均等化公共服務壓低成本推動城鎮化發展的模式不可持續。
“城鎮化由數量擴張向品質提升的轉型勢在必行。”他表示,首先,在城鎮化佈局上,要按照小區域集中,大區域均衡的方向,優化城鎮化的空間佈局。用綜合交通網路和資訊化網路連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優化提升東部地區三大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地方培育壯大新的城市群。強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産業功能、服務功能和居住功能,把有條件的東部地區的中心鎮、中西部的縣城和重要邊境口岸逐步發展成為中小城市。
其次,有序推進農業專業人口市民化,逐步解決現有2億多和每年新增1000多萬農民工的半市民化的問題。通過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的原則,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民工轉為居民。全民放開小城鎮的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小城鎮的限制。努力實現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障性住房覆蓋城鎮常住人口。
“要逐步剝離附加在戶籍上的福利待遇,健全戶籍制度和居住證制度有效銜接的人口管理制度。”徐憲平説。
為土地城鎮化降溫
2000年到2010年,我國城市土地城鎮化擴張了83.41%,但人口城鎮化僅增長45%,土地城鎮化是人口城鎮化的1.85倍。國土部副部長胡存智表示,人口城鎮化慢于土地城鎮化是正常的,但二者差距過大會帶來問題。要解決土地城鎮化速度過快的問題,一是加快人口城鎮化,二是控制城鎮用地速度的過快擴張,三是改革土地制度。
首先,加快人口城鎮化應讓外來人口定居,讓其享受城市應有的社會福利,最後才是落實到戶籍。應把與戶籍聯繫在一起的各種福利與戶籍分離,先讓農民工享受城市福利,而不是簡單地解決戶籍。
其次,加強對城市土地過快擴張的管控,控制城鎮用地數量,按照用地極限的方法做規劃,對每人平均用地進行適當的控制。實行土地差別化政策,對優化開發區要實施用土地流量替代增量。約束城鄉建設用地總量,防止人地分離,使地隨人走,使城鄉形成互動。建立集約用地標準和評價制度,提升城市集聚水準。
第三,改革土地制度。他表示,目前城鎮化轉型過程中主要存在5個方面問題:城鎮佈局和用地結構不合理,城鎮工業用地比例偏高;建設用地利用粗放,承載人口和産業的能力有待提高;市縣政府過多地以土地籌資實現城鎮化建設;城鎮建設佔用耕地,優質耕地減少;現行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制約了城鄉要素的流動。要改革土地徵收制度,縮小徵地範圍,嚴格徵地程式,對現行工程設置提供土地標準;完善集體制用地的制度;深化集體土地産權制度的改革,進一步推進所有權實現方式和使用權有償流轉。
不應完全由政府主導
胡存智表示,世界各國城鎮化是經過經濟發展、市場修整、城鎮之間長期互動後形成的,這個過程也不需過多的人為干預。目前我國城鎮化過程中,由於人為推動強烈,經濟、社會、地理、人文的影響力被削弱。一旦人為的引導出錯,城鎮化的發展品質就會下降。
北京大學教授周其仁也認為,城鎮化要修訂政府主導的模式,一部分錢還給市場,一部分權還給社會,因為市場和社會的機制有更大彈性,更利於駕馭城鎮化發展。
胡存智説:“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要科學地編制城鎮體系規劃,對相關的問題進行研究,而不是簡單地把城鎮體系作為一個自然形態的存在而加以規劃,應把它的經濟往來、經濟聯繫、大中小的協調發展加以研究,從而編制城鎮的體系規劃,促進城鎮化有序發展。”記者 王穎春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