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點擊排名  > 正文

京津出資8.6億幫河北治大氣

2015-07-23 11:11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京津出資8.6億幫河北治大氣

  6月11日,什剎海,一輛人力車從金錠橋駛過,當月,北京持續藍天。據環保部門統計,今年上半年北京PM2.5累計同比下降15.2%。實習生 彭子洋 攝

  昨日,北京市環保局介紹,2015年上半年,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濃度為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1%。目前京津兩地已經為河北四個城市投入了共計8.6億元的對口幫扶資金,未來還將長期支援河北環境治理。

  7省市區實現污染聯動應急

  2013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小組辦公室正式成立,目前已經包括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內蒙古和河南7個省市區,以及環保部、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國家能源局、交通部、住建部和國家氣象局八個部級單位。

  昨日,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莊志東介紹,小組成立以來,已經在京津冀區域建成了空氣品質檢測網路,並實時共用控制品質檢測資訊。

  目前三地正在積極研究建立重污染天氣的應急聯動,力爭建立統一的協調機構,做到重污染應急聯動。

  “已經在河北6個城市試點”,莊志東介紹,京津冀統一預警尚需推動,但在重污染期間,7省市區均可實現視頻聯動應急。

  上半年北京好天氣同比增9天

  莊志東介紹,污染防治小組成立以來收效顯著,例如2014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4.6%。2015年上半年,七省區市PM2.5同比下降15.4%。其中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濃度為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1%。

  特別是北京,今年上半年北京的PM2.5累計同比下降15.2%。空氣品質達標天數共88天,同比增加了9天;共發生空氣重污染16天,同比減少9天。

  未來,小組為7省市區列下了“任務單”,包括機動車更換、控制煤炭消費、化解過剩産能、環渤海區域港口治理和煉油石化等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

  例如在控制煤炭消費方面,便提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要在2017年前,實現區域削減燃煤8300萬噸。

  北京與廊坊保定結對減煤

  除了聯動應對重污染,北京天津兩地還和河北四座城市,簽訂了總計8.6億元的大氣污染防止合作協議,而這項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結對模式還將長期持續。

  莊志東説,其中,今年北京市安排了4.6億元支援廊坊、保定(各2.3億元)減煤,計劃淘汰10噸以下小燃煤鍋爐約3600蒸噸,治理大鍋爐約3400蒸噸,減少燃煤77萬噸。

  “6月底錢就全部到位了”,莊志東透露,預計採暖季開始前,所有煤改氣工作安排均會完成。

  屆時廊坊市將基本完成建成區小燃煤鍋爐淘汰和市區大型燃煤鍋爐深度治理;保定將完成市區50%的小鍋爐淘汰和30%的大鍋爐治理。

  京津冀及周邊區域減煤任務單

  ●北京市關停四大燃煤電廠,調整退出高污染企業1200家;

  ●天津市鋼鐵、水泥分別控制在2000萬噸、500萬噸以內;

  ●河北省淘汰鋼鐵6000萬噸、淘汰全部10萬千瓦以下非熱電聯産燃煤機組;

  ●山西淘汰鋼鐵670萬噸、焦炭1800萬噸;

  ●內蒙古淘汰水泥落後産能459萬噸;

  ●山東焦炭控制在4000萬噸以內。

  “9·3”閱兵空氣品質看齊“APEC藍”

  不論是去年的“APEC藍”還是近日北京的“北歐藍”,未來將經常出現。

  昨日,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大氣污染防治小組的另一工作成效,便是去年APEC會議在北京召開期間,制定了包括預警、減排等在內的一系列工作保障方案,並取得了明顯成效,會議期間北京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52.5%,區域下降34.0%。

  昨日,北京市環保局局長陳添表示,未來會注重實效抓應急,努力發揮空氣重污染應急措施“削峰、降速”作用,加大力度、擴大範圍,提前實施,盡最大努力抑制空氣重污染的不利影響,保護公眾健康。

  同時,他還透露,在即將到來的北京世界田徑錦標賽和世界反法西斯紀念日閱兵式期間,也會沿用與APEC期間一致的方式,保障空氣品質。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