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800個産糧縣105個“國家級貧困” 糧豐縣窮怪圈咋破?

2017年01月23日 14:39:52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中糧生化能源(榆樹)有限公司正在組織收購玉米。經濟日報記者 劉慧攝

  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産逐步向糧食主産區特別是糧食生産大縣集中。但産糧大縣多是財政窮縣,如何破解“高産窮縣”困局?如何既保證糧食産量又發展縣域經濟?

  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産逐步向糧食主産區特別是糧食生産大縣集中。我國有800個産糧大縣,其中超10億斤的産糧大縣有400多個、産量佔全國的54%。但産糧大縣多是財政窮縣,在800個産糧大縣中,國家級貧困縣達105個,“高産窮縣”讓産糧大縣陷入經濟發展困局。如何摘掉産糧大縣的“窮帽子”,實現可持續發展?本報記者深入一些産糧大縣進行了採訪。

  優化農業結構

  做強糧食生産

  深冬時節,記者走進素以“北國大糧倉”著稱的黑龍江綏化市。在綏化市,家家戶戶院裏堆滿了糧食、糧庫裝滿了糧食、加工企業晝夜不停地加工糧食。然而,豐富的糧食資源並沒有帶來綏化市經濟的快速發展。綏化市下轄10個縣市區中,海倫市、蘭西縣、青岡縣、明水縣仍然是國家級貧困縣。

  為何産糧與經濟發展成了一道兩難的選擇題?專家認為,産糧大縣的特色和優勢就是糧食生産,發展縣域經濟,一定要把這個優勢發揮好、利用好,把糧食生産做大做強。然而,近年來糧食種植效益下滑,給産糧大縣造成巨大衝擊,農民收入銳減。産糧大縣該怎麼辦?

  記者在各地採訪中了解到,當前産糧大縣都在抓緊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推動農業生産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賣得好倒逼種得更好”轉型。廣袤的東北地區是我國糧食核心主産區,縮減玉米種植面積成為一些産糧大縣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的重點。賓縣是黑龍江省縣域經濟發展“十強縣”,也是全國糧食生産大縣。該縣2016年減少玉米種植面積14.33萬畝,增加經濟作物面積10萬畝。

  專家認為,不管農業結構怎麼調,糧食生産仍然是産糧大縣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未來産糧大縣還要緊扣耕地、科技、政策、農民這些關鍵點做好糧食生産。在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同時,嚴防死守耕地紅線,確保“有地可種”;要緊緊依靠科技挖掘糧食增産潛力,著力抓好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要用好國家對産糧(油)大縣的獎勵資金,主要用於支援發展糧食生産;要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起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要把糧食生産真正作為“一把手”工程,整合各方力量和資源,形成部門聯動、上下配合、合力推進糧食生産的工作格局。

  深化糧食加工

  力促三産融合

  産糧大縣縣域經濟發展的短板是工業不強。目前,糧食生産比較效益越來越低,不少産糧大縣依託糧食主産區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業,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河北柏鄉縣副縣長王宏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産糧大縣要想走出“農業大縣、財政窮縣”的怪圈,就必須探索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以現代農業發展帶動工業發展、以工業發展帶動服務業發展,實現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同時,在處理好工業發展與環境、就業、城市化、提高收入等方面關係的基礎上,發展新型工業,以工業帶動全縣經濟發展。

  柏鄉縣是傳統産糧大縣,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農作物。該縣近年來利用小麥、玉米種植面積大、産量高、品質優的自身優勢,在“農”字上深做文章,依託五得利麵粉、九谷面業等27家麵粉加工企業,大力發展澱粉、掛麵、饅頭、蛋糕、速食麵及方便快餐等食品深加工、精加工産業。“通過發展糧食深加工産業,使糧食資源得到深度開發和充分利用,大大提高了糧食産品的附加值,從而帶動糧食收購價格提高,促進農民種糧收入不斷增長,變糧食的資源優勢為經濟發展優勢,推動柏鄉從傳統農業大縣向現代農業大縣轉變。”王宏偉説。

  從目前一些縣市經濟發展的經驗來看,糧食深加工已經成為一些産糧大縣發展縣域經濟的有效途徑。黑龍江五常市是我國優質水稻産區,大米加工業發達,有大米加工企業293家,年加工能力達560多萬噸。五常市商務糧食局局長畢萬仁説,多元收購主體展開激烈競爭,使五常水稻價格一直走強,促進農民增産又增收。

  肇東市是全國糧食生産大縣,也是黑龍江縣域經濟最為發達的縣市。肇東市政府調研員王久森介紹,肇東玉米加工業發達,有5家大型玉米加工企業,不僅為糧食消化找到出口,還促進農民增産增收。

  建立補償機制

  增強産糧信心

  産糧大縣雖然對國家糧食安全作出巨大貢獻,但一些在全國赫赫有名的糧食生産大縣,與周邊工業經濟相對發達的縣市相比,縣域經濟發展水準仍明顯落後。

  財政收入低下是導致經濟發展落後的主要原因。地處松遼平原的吉林省榆樹市有“全國第一産糧大縣”之稱,耕地面積584萬畝,玉米常年産量300萬噸,連續多年獲得糧食生産標兵縣稱號。即使這樣,預計2016年,榆樹市全口徑財政收入只有12.28億元。

  “在財政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我們每年還要劃撥大量資金來投資農業、建設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常常力不從心。”榆樹市委書記馮善國説。他認為,國家應該建立對産糧大縣的利益補償機制,補償標準要達到全省或者全國縣域經濟平均水準,要按照産糧大縣商品糧調出量進行補貼。

  江西省崇仁縣副縣長聶正高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産糧大縣在長期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産過程中,失去了發展工商、地産等稅源産業的機會,影響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國家應該對産糧大縣進行利益補償,對産糧大縣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投入、農機購置補貼等進行補償。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現在全國糧食生産大縣普遍面臨農業基礎薄弱、土地細碎化、勞動力弱質化、糧食生産兼業化副業化,以及科技推廣應用遲緩、社會化服務發展滯後等問題。近年來,國家在規劃、資金、項目、科技、裝備等方面給予了産糧大縣傾斜支援,但目前的利益補償機制仍有不完善之處。

  專家認為,國家應進一步完善糧食主産區産糧大縣利益補償機制,持續增加産糧大縣財政獎勵和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持續強化産糧大縣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讓産糧大縣一心一意抓好糧食生産。還應試行銷區對産區的利益補償機制。可根據省與省之間的穀物調入量與調出量,按照一定補償標準,通過中央財政扣減或增加財政轉移支付,讓調入省對調出省給予經濟補償,由此進一步補償糧食生産大縣和調出大縣,既讓主産區發展糧食生産有效益、得實惠、不吃虧,又能讓主銷區承擔更多國家糧食安全責任。(記者 劉 慧)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