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票價格是調控景區客流的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現在,造成一些熱門景區客流集中的根本原因不在於價格,而在於假期
近日,故宮召開票務政策調整徵求意見研討會,表示準備調整門票價格,調控客流。此消息一齣,即被敏感地解讀為可能“漲價”。
人們對故宮調價如此敏感,不僅是因為故宮是中國旅遊景點的排頭兵,其門票價格的一舉一動具有風向標意義,更重要的是,人們被“調價”調怕了:這些年,不僅僅是景區門票,在水、電、交通等許多領域,凡以“調價”名義進行的價格變動,幾乎無一例外地變成了“漲價”。
景區“調價”成“漲價”,這與成本增加、物價上漲等客觀因素相關,也與追求收益脫不了干系。一些景點門票“逢調必漲”,主要在於對門票收入形成了“過度依賴症”。至於如何豐富旅遊內容、改善服務品質、培養更多客流,考慮的就沒有那麼多了。
當然,故宮已坦言,這次擬進行的“調價”與“門票經濟”無關。作為重要的文化事業單位,故宮博物院發展的經費主要靠國家財政撥款。2013年,故宮博物院獲得國家財政撥款5.55億元。故宮門票已經實行淡、旺季價格,這次調價,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拉大淡、旺季價差,用價格杠桿引導觀眾錯峰參觀,減少旺季人流,避免因參觀人數過多給古建築群、文物藏品和觀眾安全帶來風險。
儘管如此,人們仍然擔心,一旦調價方案不合理,“價格杠桿”還是可能成為“價格門檻”,對大多數遊客來説,“調價”的結果就是“漲價”,不僅加重遊客經濟負擔,還會帶來示範效應,引起新一輪門票漲價,引發遊客不滿。
作為國內外遊客都想參觀的景點,每年“五一”、“十一”期間,擁擠的客流讓故宮不堪重負,這是事實。可是,漲價並不是疏導客流的最好辦法。從國外成熟的經驗看,除了實行淡、旺季價格外,疏導客流的辦法還有很多,比如分時定價、限時減價。
法國盧浮宮在旺季的下午3時以後推出“半價”門票,吸引遊客午後參觀。也有專家建議推行“按時計價”:如在景區逗留兩小時以下實行較低票價,超過兩小時實行較高票價,以引導旅遊儘快走出景區,減少不必要的停留。此外,還要進一步挖掘旅遊資源,針對不同遊客的參觀需求,提供層次豐富的旅遊産品。
價格是調控客流的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現在,造成故宮等一些熱門景區客流集中的根本原因不在於價格,而在於假期。對於大多數遊客來説,“五一”、“十一”出門遊玩並非是自己願意,而是長假本來就不多,沒有選擇罷了。如果不調整休假方式,落實帶薪休假,無論如何調價,疏導客流的效果都難以起效。故宮是中國的故宮,也是世界的故宮。從一定意義上講,參觀故宮也是“剛需”,是許許多多普通遊客的心願。無論門票價格是“調”是“漲”,都要廣泛聽取民意,及時公開門票定價機制,增加門票收入的透明度,妥善處理好百姓參觀需求和調控客流的關係,實現景區、遊客和社會的“共贏”。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