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貼近百姓的GDP”才是民眾需要的

2014-03-14 09:09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 社論

  經濟增長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應該是增進民生福祉,也即“數字背後的民生、增長背後的就業”。

  關注“全國兩會”系列評論之十一

  13日上午,在兩會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談及中國經濟增長會否放緩的問題時表示,GDP必須保證比較充分的就業,使居民收入有增長。我們不片面追求GDP,但是我們還是需要貼近老百姓的GDP,提高品質效益、節能環保的GDP。

  充分的就業有多重要?從李克強總理記者會上講述的一則親歷故事可見一斑。他説:“我在基層曾經訪問過一些‘零就業’家庭,一個家庭沒有一個人就業,真是毫無生氣,沒有希望。”推而廣之,一個社會若是積累了太大的就業壓力,老百姓生計艱難,又怎麼可能生機勃勃、充滿希望?

  當前,隨著經濟增長的持續放緩,以及結構調整的陣痛,中國面臨的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權威數據顯示,繼2013年創歷史新高的699萬之後,2014年全國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規模將達到727萬,此外,龐大的農村轉移勞動力也對促進就業提出了新的要求。人社部負責人也明確指出,中國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勞動力的總趨勢仍是供大於求。

  剛性的就業需求,一方面要求有合理的GDP增速,以創造崗位,增加就業;另一方面,也對GDP的品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那種採取短期刺激政策,乃至通過政府直接投資拉動經濟發展、擴大就業的思路,已經難以為繼。傳統的GDP增長1個點可以帶動百十萬就業的觀念已經過時,再以增加就業為藉口來大興土木或增加過剩行業的投資,顯然不利於經濟健康。

  因此,今後的發展和轉型,應該堅決摒棄以透支環境資源為代價的所謂發展,不要“帶血的”和“帶霾的GDP”。而是應該下大力氣調整産業結構,優化發展方略,從民眾的現實利益與長遠利益出發,尋求更好的發展路徑。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辨證施治,綜合推進。

  其一,在增速放緩、確保7.5%左右增長目標的前提下,繼續轉變産業結構,特別是要加快服務業等第三産業的發展,以最大限度地容納就業。據專家分析,經過這幾年經濟結構的調整特別是服務業的加快發展,目前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大約能拉動130萬乃至150萬人就業。

  其二,進一步簡政放權,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鼓勵城鄉居民自主創業,為中小企業鬆綁,通過中小企業的遍地開花,實現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使勞動者生活更加體面、更有尊嚴。李克強總理列舉出的一組數字可見簡政放權帶來的市場活力,他説,去年新註冊企業增加了27.6%,其中私營企業新增30%,這是十多年來最高的。

  還有,政府應該進一步消除限制勞動力流動的種種障礙,促進勞動力市場的發育和完善。還要適度抑制過快的財政收入增長速度,真正讓利於民,藏富於民,讓城鄉居民獲得更多的收益,從而促進消費、促進生産,形成就業與經濟增長的良性迴圈。

  經濟增長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應該是增進民生福祉,也即“數字背後的民生、增長背後的就業”。唯有貼近百姓的GDP,才是民眾真正需要的GDP。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