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4G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人對未來的行動通訊充滿了期待,希望生活能因此變得更精彩。但是,資費問題目前成了橫亙在消費者面前的一座大山。不久前中國移動公佈了4G全網統一資費方案,不少消費者紛紛吐槽“用不起”,與此相關的一個段子在網上頗為流行,“如果晚上忘了關閉4G連接,一覺醒來,你的房子都歸中國移動了”。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移動集團董事長奚國華透露,中國移動正在進一步優化資費套餐,資費還會進一步下降。主動為消費者減負確實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但這並非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最有效方式,唯有充分的市場競爭才能讓4G資費調整到位。列席人大會議的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回應記者提問時説,最終還是要靠鼓勵競爭,讓運營商把4G資費降下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果運營商對“鼓勵競爭”不感興趣,4G資費又該如何降下來?
目前,三大運營商的3G用戶數確實已呈鼎立之勢,按説體量相當的對手更容易展開充分的競爭,從而使消費者獲得更多的利益,比如騰訊和阿里巴巴在打車軟體上的貼身肉搏。消費者長期以來的感受卻是,三大運營商的競爭非常溫柔,甚至在某些領域甚至還存在著默契,讓消費者失去了選擇權。發改委當初對電信價格壟斷問題進行調查,就是因為運營商“沒有實現充分的互聯互通,使得相關市場缺乏競爭”。“三分天下”沒有帶來“群雄逐鹿”的局面,消費者支付了更大的成本,卻沒有得到“競爭”的好處,這個長期存在的問題也給4G資費能否大幅下降帶來了懸念。
為什麼電信業運營商不能像網際網路行業的騰訊和阿裏那樣火拼?回答這個問題顯然不能回避運營商之間的特殊關係,相同的“血統”或者説“出身”決定了他們之間很難展開“你死我活”的競爭。電信業經歷兩次改革,已經在拆分整合中形成了運營商之間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關係,況且他們現在還都受同一個部門主管。為了既得利益,運營商之間可能更願意“合作”,而非競爭。當然,主管部門強硬地“鼓勵競爭”,運營商也許會奉命競爭一下。
要促成電信市場真正的充分競爭,僅靠目前的“三分天下”是不夠的,只有進一步放開民資進入電信市場,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和活力才是最有效的途徑。雖然工信部已向19家民營企業發放虛擬運營商牌照,但是虛擬運營商的定價空間有限,而且降價還會受到基礎運營商的制約。這就需要工信部加大開放程度,營造公平的環境,放大民資的鲇魚效應。屆時,無需主管部門“鼓勵競爭”,市場主體也會主動競爭。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