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每有新詞出,各領風騷七八天。過年期間,“恐婚族”紅火一時;年剛過完,“月欠族”又登上各大微博排行榜。如果你現在不知“月欠族”,就OUT了。“月欠族”,顧名思義,指沒到月底就把錢花光並透支消費的族群。
根據“患病程度”的不同,有網友將“月欠族”分成3個類別:憑著自身條件掙錢、收支相抵的,叫“一敗天地”;敗完了自己又開始啃老的,叫“二敗高堂”;到了年齡找個和自己一樣的伴侶,叫“夫妻對敗”。2月20日,記者採訪了3名“月欠族”成員。您不妨借此看看身邊是否有“月欠族”,自己是否屬於“月欠族”。
【第一種類型】拆了東墻補西墻
24歲的黃文娟將自己劃到“一敗天地”類型。老家在襄城縣的她,在魏都區一投資公司做文員不到半年。每月2000多元的工資,除去每月400元的房租、水電費,往往不到月底她就捉襟見肘了。黃文娟告訴記者:“剩下的錢根本不夠用,有時候上網淘些化粧品,沒怎麼花錢就沒了。”
經常性的收支失衡狀態讓黃女士頗為著急。後來,她開始辦理信用卡。誰知道剛擺脫缺錢的壓力,她就開始為每個月的還款發愁。“我現在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信用卡還款單。只要有短信提醒,我就想刪了。”她説。
然而,欠錢總要還。於是,她又辦了3張信用卡,拆了東墻補西墻。這樣一來,她就發現自己進入了惡性迴圈:沒錢——刷卡——還錢——沒錢。對於這樣的生活,她頗覺無奈。
“現在,我最怕朋友結婚。春節前3個同學挨著結婚,禮金我隨了1000多元,加上來回路費,一個月工資基本花光了。”黃文娟説,她只能期望公司效益好一些,多發些工資,日子好過點兒。
【第二種類型】過度消費求援父母
對於黃文娟的痛苦,家住魏文路的靳曉虎感同身受。讓他感到難為情的是,他需要父母經常貼補。
27歲的靳曉虎大學畢業後,被我市一事業單位錄取。上班兩年,他卻幾乎沒有積蓄。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個月煙酒開銷在500元左右,同學、朋友聚餐1000元左右。談朋友,每個月在1000元—1500元之間。去年6月份,父母給我買了輛車,光是油錢一個月沒有1000元就下不來,更別提買衣服、話費、健身之類,錢早就超了。”
錢一旦不夠,靳曉虎就開始透支信用卡。時間久了,信用卡透支成為常態,靳曉虎有時候不得不伸手問家裏要錢。父母有求必應的態度讓他感覺既溫暖又不好意思:“我現在都這麼大了,老問父母要錢,多丟人啊!”
【第三種類型】富了愛情窮了積蓄
在網友總結的3種“月欠族”類別中,最嚴重的莫過於“夫妻對敗”。結婚半年的白校偉告訴記者,他們夫妻倆的工資每月加起來有8000多元。在許昌,照理説每月能節余點兒,可到了月底,他們還要刷信用卡。
原來,白校偉跟妻子在大學認識,談了5年戀愛後喜結良緣。妻子是南陽市人,對於妻子肯離開家鄉來到許昌,他一直心存感激。他説,見過太多因距離原因分手的例子,妻子放下一切來到許昌,他必須好好對她。
對白校偉來説,每週帶妻子看電影、吃大餐,是雷打不動的事,“每個月1500元左右吧”。除此之外,白校偉對數位産品情有獨鍾,iPad、iPhone隨身攜帶,上個月又花15000元買了單眼相機。
即便如此,他們每月還可以有節余。不過,他妻子平時不理性的網購花費也不小:“冬天天太幹,她上網買了6個加濕器,有的就是圖好看。”
【理財師】要制訂合理理財計劃
對於當今社會“80後”、“90後”“月欠族”層出不窮的現象,天津煜展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許昌分公司理財師蔣耀凱認為,之所以出現“月欠族”,根本原因在於人們沒有形成理性的消費觀念。加上當今社會資訊發達,人與人之間的交際相比以前要多很多,這也刺激了年輕人的消費慾望。
對於年輕女性而言,上網購物成為她們生活的一部分;男性則更多地將金錢投入人際交往和娛樂當中。很多人的錢,在不知不覺中就流失了。
蔣耀凱認為,形成理性消費觀念是消除該現象的關鍵,其中最實用的辦法就是制訂合理的消費計劃,將基礎性消費與娛樂消費區分開,並根據個人情況設定消費上限,減少不必要的支出。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