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專家:上海製造業正處創新發展的轉型關鍵期

2013-02-17 10:43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上海製造業正處於創新發展的轉型關鍵期:在以3D列印機為代表的新産業變革背景下,上海傳統製造業還有沒有發展空間?面對眼花繚亂的新興領域,上海如何才能抓住核心?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胡春燕博士近年來主持或參與了《上海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研究》、《上海製造業“十二五”發展思路研究》等課題10余項,本期她將談談對上海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思考。

  新産業革命的核心可能不是重大的技術突破,而是在現有技術基礎上,通過産業形態和模式創新,引發新的産業革命變化過程。

  歷史經驗表明,每次産業革命都會催生一批新業態和新模式,帶動産品、服務生産和存在方式的重大變化。當前已經初現端倪的新産業變革,其核心是現代資訊技術的深度融合應用,以數字製造技術、網際網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的重大創新與融合應用為代表,帶動了整個産業形態、製造模式、運營組織方式等的深刻變革,強化了産業鏈不同環節之間以及不同産業鏈之間的互動關係,從而催生出一系列新業態和新模式。

  多樣性和高替代性成為目前新業態和新模式的典型特徵。以前的技術變革推進産業形態和模式變化,是一個標準化形態和模式的推廣運用過程,而資訊技術變革與融合形成了多樣化的産業形態和模式,不同類型的新業態和新模式同時出現;同時,受資訊技術變革速度快的影響,一些新業態和新模式在較短時間內也有可能被更新的業態和模式替代,新業態和新模式錶現為一個高度替代的演變過程。

  促進産業轉型升級成為新業態和新模式的主要作用表現。傳統意義上的産業升級關注新的主導産業的培育、形成和發展,在新産業變革視角下,具有持續性、穩定性、規模性特點的主導産業難以形成,而多元化新業態和新模式成為推動産業升級的重要力量,推動了産業升級方向和路徑的重要變化:從發展高端新興産業、培育高端新興産業鏈環節,轉變為培育發展高端新興産業形態和模式。

  從未來産業發展趨勢看,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出現將成為新産業革命演進的主要形式,新産業革命的核心可能不是重大的技術突破,而是在現有技術基礎上,通過産業形態和模式創新,引發新的産業革命變化過程。

  上海不是簡單地以 “上海創造”、“上海服務”取代“上海製造”,而是應將“上海創造”、“上海服務”嵌入“上海製造”

  面對全球新産業變革日新月異以及上海製造業正受資源約束趨緊、環境容量有限、商務成本高企等制約,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來源不再只是來自於單項優勢技術和産品,探索新模式和積極培育新業態已成為決定製造企業獲取核心競爭優勢、實現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當前,上海製造業應該抓住四種新業態和模式。

  第一,基於二三産業融合的新業態和新模式。“服務型製造”作為基於生産的産品經濟和基於消費的服務經濟相融合的新模式,通過産品和服務的融合、客戶全程參與、企業相互提供生産性服務和服務性生産,有利於實現製造價值鏈中各利益相關者的價值增值,有利於實現分散化製造資源的整合和各自核心競爭力的高度協同。其中,個性化定制是“服務型製造”和製造服務化的一個重要特徵。當前,上海不是簡單地以“上海創造”、“上海服務”取代“上海製造”,而是應將“上海創造”、“上海服務”嵌入“上海製造”,這更加符合新産業變革及上海製造業轉型發展的價值取向。

  第二,基於區域間産業分工的新業態和新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兩頭在滬、中間在外”模式。上海根據自身的資源要素差異,把高端要素密集的研發設計和品牌行銷服務環節佈局在本地,而把中間的一般加工製造環節轉移到更具有低端要素比較優勢的區域,是上海製造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上海要充分發揮雄厚的工業基礎、良好的商務環境、密集的優秀人力資源等優勢,大力發展研發、銷售“兩頭在滬”的製造業,滿足不同行業“兩頭在滬”企業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為“兩頭在滬”企業的發展提供便利條件。

  第三,基於産業鏈細分與整合的新業態和新模式。資訊技術與製造業的融合互動,推進産業鏈的不斷細分和不同産業鏈之間的整合重組,進而形成新的業態和模式。在産業鏈細分方面,以整合電路行業為例,20世紀末以來全球整合電路産業鏈分工進一步細化,IP核設計服務從晶片設計業中分立出來,一種全新的模式——Chipless模式應運而生,Chipless模式的企業只設計整合電路IP核、提供IP核授權及相關設計服務,而不生産或銷售晶片。在産業鏈整合方面,以智慧手機行業為例,蘋果公司推出iPod、iPhone、iPad等産品,率先實現了“智慧終端+內容分發渠道+應用軟體與數字內容服務”的縱向整合,鎖定了消費者、聚集了開發者、抑制了競爭對手;谷歌收購摩托羅拉後,隨即與英特爾開展深度合作,實現了“晶片+系統+終端”的全産業鏈整合。對上海而言,製造企業尋求戰略轉型過程中,應該借鑒上述行業和企業的成長經驗,在産業鏈細分和整合中找準定位,探索適合自身戰略需求的新業態和新模式。

  第四,基於産業組織特徵變化的新業態和新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平臺經濟,它已成為優化生産要素資源配置、促進製造業升級的“利器”。據統計,當今全球最大的100家企業中,60家企業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平臺業務。以供應鏈整合平臺為例,資金流、物流、資訊流是掌控産業供應鏈整合的三大重要資源,不同類型核心企業通過對這三種重要資源的有效配置,帶動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直到最終用戶的整合重組,形成新的業態和模式。就上海而言,應從製造業轉型升級出發,大力發展面向鋼鐵、石化等傳統製造業以及節能環保、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的人才、資訊、資金、設備、技術等生産要素集聚和交易平臺,引領産業升級。

  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點應從培育發展高端新興産業,轉變為培育發展高端産業鏈環節,再轉變為培育發展産業新形態和新模式

  上海作為地處改革開放前沿、市場經濟先行、區域創新活力強的經濟中心城市,具有培育新業態和探索新模式的先天條件。

  第一,豐富現代製造體系。新産業變革背景下新業態和新業態的大量涌現,對傳統意義上的製造業內涵形成挑戰,製造業邊界不再局限于製造實體産品或物質産品的行業。由此,上海應該樹立現代製造體系的理念,將現代製造體系界定為産業和業態及模式並存的新體系、加工製造與製造服務協同發展的新體系、“硬産品”和“軟實力”相結合的新體系。今後,上海應將打造現代製造新體系作為上海製造業創新轉型的重點方向,把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從培育發展高端新興産業,轉變為培育發展高端産業鏈環節,再轉變為培育發展産業新形態和新模式。

  第二,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大力培育和發展支撐製造業升級且與製造業密切相關的“兩頭在滬”型企業、總部型企業、製造服務平臺型企業、系統整合企業、服務型製造企業、合同研發外包(CRO)企業、合同能源管理企業、再製造企業、個性化定制生産企業,以及各種基於製造的專業服務和增值服務企業,及時協調解決上述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瓶頸。

  第三,完善政府管理機制。新業態和新模式作為技術變革産業化和市場化的重要方向,同時也會成為政府推進産業發展的重要抓手,需要形成和完善與此相適應的政府管理體制機制。如何從基於不同類型産業之間的管理體制轉變為不同業態和模式之間的管理體制,是目前政府管理部門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只有政府各部門之間分工明確、政策協調,才能使不同扶持政策之間進行有效對接,避免造成多頭監管或監管真空。

  第四,加強政策引導。適時研究制定本市促進製造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適合製造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準入標準和市場管理辦法。支援設立製造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發展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業態和模式創新型企業。加強公共服務平臺、示範基地建設,研究建立配套政策措施和統計體系。加強專業人才引進和培養,新業態和新模式發展對人才建設提出新的要求,複合型人才、創意型人才等將佔據重要地位。籌建上海商業模式創新競賽獎勵基金,組織商業模式創新競賽,開發企業家智慧,促進技術成果産業化,創造更多的社會有效需求。(胡春燕)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