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亞馬遜入華十年磕磕絆絆 會否兵敗中國?

2014-06-27 14:13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入華十年:亞馬遜不著急

亞馬遜入華十年磕磕絆絆 會否兵敗中國?

亞馬遜入華十年磕磕絆絆 會否兵敗中國?

亞馬遜入華十年磕磕絆絆 會否兵敗中國?

  編者按:十年磨一劍。2014年對於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年。這一年BAT(百度、阿裏、騰訊)三巨頭爭霸風生水起,這一年諸多企業羽翼漸豐欲“出海”掘金。在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迅速發展的今天,以十年為節點,我們精心編選了有代表性的網際網路企業背後的成長故事,有昔日“小弟”今日巨頭的騰訊,有一路在爭議中匍匐前進、最終告別“草莽”的京東,有在中國不溫不火的跨國網際網路大牌亞馬遜。事非經過不知難,事經比較知不易。在這三個企業樣本中,雖主角不同,但主題相近,大都關於創新,關於堅持,關於開放。

  入華十年,亞馬遜中國與京東同歲。今年,京東華麗轉身高調赴美上市;亞馬遜在中國市場依然有些不緊不慢。來自艾瑞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京東市場份額達到23.3%,卓越亞馬遜市場份額已從2008年的15.4%降至2.1%。近年來很少面對媒體的亞馬遜在採訪過程中,多名高管都提到“等”這個字,等中國消費者變得成熟、等中國電商市場變得理性。亞馬遜看似“並不著急”,不過,在中國的電商小夥伴們急速快跑的時候,等待時間的長與短、等待中的實際運營狀況,可能讓目前落後的亞馬遜面臨兩個截然不同的結局:要麼像百思買一樣兵敗中國,要麼在長時間的厚積薄發後一飛沖天。

  揮師入華

  從1994年傑夫·貝索斯在車庫裏成立亞馬遜,到亞馬遜王朝建立,這家以賣書起家的電商網站並沒有花太長時間。事實上,當亞馬遜決定進入中國的時候,它已通過十年苦心經營稱霸北美。選擇在2004年入華,也讓不少業內人士欽佩貝索斯的果斷——2003年被看做中國網路購物市場發展的元年,網路購物市場交易額僅為17億元,方興未艾的中國電商市場依然分散、混亂,充斥著不信任與不規範。也是2003年,亞馬遜開始進行海外投資,次年8月,斥資7500萬美元收購卓越網的亞馬遜,攪亂中國電商一池春水。

  當年,劉強東剛剛建立京東商城的前身,淘寶網還在糾結如何從eBay手中搶來商戶,對於初生的中國電商而言,線上銷售圖書和音像製品幾乎是網路零售的全部,市場呈現出三足鼎立局面,競爭者是卓越網、噹噹網和貝塔斯曼,其中卓越網和噹噹網口水戰不斷,價格戰正酣。與此同時,網上書店鼻祖亞馬遜是二者的學習對象,據當時的報道稱,噹噹網董事長俞渝要求她的員工都要閱讀一本書,名字叫做《電子商務之父——亞馬遜網路書店傳奇》。

  在這樣的背景下,亞馬遜的入局過程頗為傳奇。2004年初,亞馬遜五名高管來華,考察聯想、卓越網和噹噹網三家企業。當時,卓越網雖然是亞馬遜高管的重點考察對象,但噹噹網也透露出“可能會得到亞馬遜投資”的消息,一對老冤家雙雙拿出“求包養”的態度爭寵。不過在當年夏天,噹噹網以“無法接受亞馬遜絕對控股”為由拒絕了亞馬遜1.5億美元的收購,卓越網則在一個月後作價7500萬美元,成為亞馬遜第七個全球站點。8月19日,交易落錘,噹噹網卓越各自悲喜自知。

  在此之後,俞渝公開表示“不看好亞馬遜收購卓越網入華”,認為中國電商環境與美國及其他市場差異太大,外資企業能否適應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這一次,俞渝似乎一語成讖。站在2014年回頭看,目前中國電商領域以內生型企業為主。從eBay、Yahoo到新蛋、樂天、Groupon,外資企業入華後均難有建樹,噹噹網當時的顧慮並非杞人憂天。

  對於消費者而言,在卓越被亞馬遜收購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卓越網聲音小了”。在2004年之前,卓越網和噹噹網時刻挑動著消費者的神經,當時卓越的管理層主要有兩個人:金山總裁兼卓越網董事長雷軍、卓越網執行副總裁陳年。在隨後的十年中,這兩個人充分展示了他們的行銷才能。與雷軍和陳年相比,已上市多年的亞馬遜要安靜得多。在業界看來,與外資電商以盈利為目的相比,國內電商大多依靠融資打價格戰換取銷售。外資電商大多為上市公司,如果像國內電商一樣“賠本賺吆喝”培育市場,將很難被股東接受。

  有熟悉亞馬遜的業內人士認為,在過去的某一階段,中國電商發展極為迅猛,雖然市場認為亞馬遜沒有抓住全部的發展機會,但是亞馬遜對自己在中國市場的進展卻是滿意的,並認為亞馬遜最大的成功之一是樹立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雖然不是最高的,但美譽度最好。而亞馬遜似乎也承認可以在市場上做得更加積極。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