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的旺盛購買力吸引了全球目光。11月25日,中-瑞(典)農産品及食品行業合作交流會在京舉行。瑞典官員在致辭中表達了對中餐的喜愛後,同樣希望瑞典食品能順利開闢中國市場。
隨著貿易全球化發展以及中國經濟發展水準和人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進口食品已經成為中國消費者重要的食品來源。質檢總局發佈的《2015年上半年中國進口食品品質安全狀況(白皮書)》顯示,2005~2014年的10年間,進口食品貿易額增長了4.3倍,年均增長率達17.6%。
2014年,中瑞雙邊貿易額為139.6億美元,但農産品和食品的貿易額度不到2%,這個數字顯然不能讓瑞典人滿意。今年9月,瑞典向北京使館永久派駐了農業參贊。日前,瑞典農村事務大臣斯萬-耶瑞克·布克特率瑞典食品代表團出訪中國,中-瑞(典)農産品及食品行業合作交流會就是行程的一部分內容。
參會的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副秘書長江波舉例提醒在座的瑞典農場主,要努力適應中國消費者口味:因為自然捕捉的金槍魚口感偏“瘦”,澳洲金槍魚生産商不得不用人工養殖的方式生産出口感更為肥美的金槍魚,以適應中國食客的喜好。
會上,來自瑞典的發言者們自豪的重復這樣一些概念:在動物保護領域,瑞典的《動物福利法案》是世界上最全面的與動物有關的法律之一,例如尊重動物對天然行為的需求,豬不會被圈養,豬尾巴不會被割掉等;所有水果、蔬菜、牛肉、雞蛋和蜂蜜都按歐盟要求標明來源;沒有禽流感、瘋牛病、牛副結核病等,特別在抗生素使用上,瑞典一直是歐盟內用量最小的國家;瑞典國家食品安全局會對每一批待宰動物進行手動檢測。
據資料介紹,瑞典全國大約有9萬家食品生産企業和9萬家初級生産者。食品管控體系旨在確保整個生産鏈的安全性,管轄食品生産鏈條的政府部門共同制定全國性多年控制計劃,農場主聯合會負責人對記者開玩笑説,由於食品法規修訂頻繁,一些農場主對此“頗有微詞”。
近年來,中國進口食品來源地更加國際化。今年上半年,中國從179個國家或地區進口食品,幾乎所有種類的進口食品均有檢出不符合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法律法規要求的情況。新修訂並於10月1日正式實施的《食品安全法》,進一步強化了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
歐盟中小企業中心標準合規評估顧問馬天娜表示,沒有人能忽視中國龐大的市場,瑞典企業在中國成立的速度以天計算,而産品審批進入的過程可能以年計算。在座的瑞典農場主們不禁輕輕發出驚嘆。(本報記者 孟 威)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