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人口規模將調控在2300萬以下。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市長王安順表示將盡最大努力去完成這項重要任務。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士祥表示,北京正加緊研究居住證政策,預計年內將會出臺,積分落戶也正在研究。
剛剛結項的北京社科院市情調查研究中心承接的《2020北京社會結構趨勢研究》課題建議,積分落戶應向郊區傾斜,同時設置“減分項目”,如有違法犯罪等情況,本人應永久不予落戶。
問題核心區人口密度仍在增長
課題主持專家李曉壯博士在接受法晚記者採訪時説,進入新世紀以來,北京人口規模結構中戶籍人口增長穩定,外來人口集聚膨脹,已達歷史最高峰,且超過城市承載力。
《國家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十八屆三中全會、“戶籍新政”以及中央、北京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都對“特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規模”做出具體要求。
北京作為特大城市,在人口調控方面將有更多措施出臺,人口“管控”將進一步強化。
李曉壯説,從居住密度和工作密度來看,目前北京人口空間結構都嚴重失衡。
儘管近年北京人口由城市中心區向郊區、遠郊區分散趨勢明顯,但面積僅為92.39平方公里的首都功能核心區,由於集中了全市最好的政治資源(中央及北京政府所在地)、經濟資源(金融街等)、社會資源(醫療、教育等)和文化資源(博物館、文化館、藝術館等),吸納了大量人口就業。
首都功能核心區的居住密度,尤其是工作密度繼續增長的壓力仍極大。
李曉壯説,北京目前仍存在人口多,人才少,就業結構不合理,人才資源分佈不均衡等凸出問題。
目前,批發與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從業人員數量佔第三産業從業人員三成多,但創造的地區生産總值佔第三産業地區生産總值僅二成五,勞動生産率低,就業品質不高。
同時,由於人才資源多集中在中心城區,一些遠郊區縣人才流失嚴重,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北京人口結構變遷五階段
1949~1960年:人口增長快速階段
國民經濟恢復,城市對勞動力需求大增,由“鄉─城”的遷徙十分活躍,形成建國以來北京第一次規模宏大的人口遷移流。1961~1976年:
人口增長波動階段
出現第二次大規模人口遷移,但表現為“離城返鄉”的“逆城鎮化”態勢,人口總體增長較為緩慢,但人口結構變動劇烈。1977~1994年:
人口平穩增長階段
人口增長主要來自戶籍人口增量。人口結構變動宏觀主題是由“政治模式”轉變為“政策模式”和“經濟模式”的聯合體。1995~2000年:
人口震蕩增長階段
人口增長主要來自常住外來人口增量。《北京市外地來京務工經商人員管理條例》出臺,但政策效果難以阻止“經濟模式”引力,人口大流動、大遷移時代來臨。
2001~現在:
人口膨脹增長階段
“經濟模式”繼續強化人口流動與遷移,常住外來人口已成為北京人口重要組成部分。
北京常住人口分佈圖
城市功能拓展區:朝陽、豐臺、石景山、海淀1055萬人,佔49%
城市發展新區:房山、通州、順義、昌平、大興684.9萬人,佔31.8%
生態涵養發展區:懷柔、平谷、門頭溝、密雲、延慶190.4萬人,佔8.9%
首都功能核心區:東城、西城221.3萬人,佔10.3%
總數:2014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51.6萬人
課題建議設減分項違法者永不落戶
李曉壯表示,可制定居住證制度和積分落戶政策的中長期規劃,科學安排每年的落戶指標。
如果按照到2020年北京市人口控制在2300萬以內計算,6年增加的常住人口數量應在150萬左右,平均每年大約新增常住人口25萬左右,去掉一定比例的新增戶籍人口和集體戶,每年能夠獲得積分落戶的約在5萬-8萬。
此外,除了列出可加積分的項目外,還要設減分項目。如有違法犯罪行為、違反計劃生育政策或個人誠信出現問題等情況,應減掉一定分值,甚至有上述不良記錄者永久不予落戶。
人才落戶應向遠郊區縣傾斜
隨著積分落戶工作的推進,一定要根據落戶區縣的城市承載力制定相應配套方案,適時調整。
李曉壯説,通州是62個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之一,具備政策和基礎條件。
一旦推開實施,不同區域落戶的積分制度設計應有所區別,不能各區縣一個標準。人才落戶應向人才急需度更高的遠郊區縣傾斜,人口密度本就超負荷的首都功能核心區再新增落戶顯然不合時宜。
在積分落戶實施過程中應適當考慮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緊缺型人才,如果哪個區縣給予了落戶,可以考慮簽訂服務協議,雙方約定服務年限,避免人才過快流失。
在運作居住證制度和積分落戶政策過程中,加強定期調查研究必不可少,以便適時完善政策,使政策達到最佳效果。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