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科研經費去哪了?“充飯卡、交話費”雁過拔毛層層截留

2014-12-23 09:1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北京12月22日新媒體專電(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臨近年末,報銷成為不少人的“噩夢”,卻也成為另一些人的“美夢”。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近年來,科研經費被擠佔挪用、科技“掮客”“遊客”現象等造成大量科研經費流失。

  科研經費“跑冒滴漏”流失嚴重

  在一些高校和科研單位,大量科研經費沒有用於科研本身,卻幾乎“無所不能”:大到發放工資福利,小到充飯卡、交電話費……套取科研經費的手段可謂“五花八門”。

  一是擠佔挪用。隨著科研經費增加,一些人把科研經費當作“唐僧肉”,想方設法中飽私囊。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因涉嫌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經費轉至其名下公司被批捕;浙江大學水環境學院院長陳英旭因將鉅額科研經費轉到自己所開的兩家皮包公司獲刑10年……近期曝光的一些案例引起外界關注,影響十分惡劣。

  二是擴大用途。一些單位對科研資金的管理態度基本上是誰搞到的資金由誰負責。拿到科研資金之後,單位提取一部分管理費,剩下的課題研究、經費分配、報銷等方面,往往是課題負責人一個人説了算。有的單位“吃喝拉撒睡,都能靠經費”,科研經費用於發工資福利、出國考察、吃飯、買車、交通、蓋房、裝修、買傢具等等,有的經費甚至説不清花到哪去了。

  三是弄虛作假。一些人想出各種歪招套取科研經費,巧立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繚亂。比如編造勞務人員名單或用學生身份證冒領“勞務費”,以差旅費、辦公經費等名義開具虛假發票、編造虛假合同、編制虛假賬目等等。

  同時,很多單位財務報銷流程也存在漏洞。一家科研單位的財務人員説,他們只審核發票的合法性,不管發票的合理性。很多科研人員坦承,到財務部門報賬時,若遇到麻煩,通過技術處理一般可以“通融”。

  責任追究機制不健全、懲處力度不足也助長經費報銷亂象。一些高校和科研機構雖然制定了經費管理操作辦法,但不少在執行中容易大而化之。對違反經費管理規定者,有的僅僅“內部通報”,有的則要求把違規資金退回了事。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