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末今年初,自貿區競逐“遍地開花”,年初就有12個省市的自貿區方案進入多部委聯合調研的階段,不過,隨後由於各地自貿區方案在細節上仍需完善,最終的批復被擱置。如今,面對GDP增速下行壓力,多地再次籌劃新的自貿區方案。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也表示,將適時對上海自貿區的經驗進行總結,將可複製的經驗,在面上向全國其他地區逐步推廣。
扎堆
多地加緊籌劃自貿區方案
近日,有消息稱,國務院已向商務部下達通知,要求協助天津、廣東兩地進行自貿區的框架設計。對此,《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兩地相關渠道獲悉,最新申報方案的確在籌備中,預計在年底前敲定初步框架。
此外,四川成都、安徽合肥、寧夏銀川、遼寧瀋陽等地也都紛紛著手設計自貿區方案,其中,合肥的申報初稿已經編制完成。
實際上,早在2008年3月,國務院批復了《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明確表示東疆保稅港區在“條件成熟時,進行建立自由貿易港區的改革探索”。不過之後天津自貿區被擱置,業內人士認為,從上海自貿區設立的條件來看,自貿區的根本含義是包含金融開放、自由,但是,天津的經濟情況實際上還無法承載自貿區需要的結構支撐,並且自由貿易港區的想法與東疆保稅港區已經獲得的現有政策非常接近。
“按照中央的要求,天津的自貿區需要和上海有不一樣的特色,除了東疆保稅港區外,重新籌備的申報方案中將把濱海新區也囊括進來,不過金融租賃仍是一張主打牌。”一位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相關知情人士透露。今年8月20日,天津市自貿區研究院正式成立。
據悉,廣東自貿區的總體方案已在6月底徵求過兩輪國家相關部委的意見,廣東自貿區覆蓋四塊區域,分別為南沙新區保稅區,前海新區、橫琴新區以及廣州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與之前的方案相比,最新方案將更多地複製借鑒上海自貿區經驗。
其中,今年8月,一行三會達成共識,共提出了26條支援深圳前海金融改革創新的意見,具體來看,比如證監會同意深交所在前海設立私募産品的跨境投融資平臺,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內外機構和個人參與投資交易,允許境外企業到該平臺以債權、股權等方式進行融資;央行同意前海企業的境外母公司或控股公司根據市場需求,到境內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允許其將募集的資金調到境外使用。銀監會除了支援前海設立金融租賃公司外,還支援現有信託公司在前海落戶,同意獲得離岸業務牌照的中資銀行在前海分支機構取得離岸牌照。保監會同意前海開展“深港通”試點,從再保服務率先做起。
在四川,近期發佈的一份《成都市學習借鑒上海自貿區經驗方案》中,明確了6方面內容,包括實施擴展境外融資渠道;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開展有利於總部經濟發展的金融業務;建立跨境電子商務結算制度;推進有利於外商直接投資的結匯制度改革;以及開展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金意願結匯制試點。
捷徑
集中借鑒“上海經驗”
據了解,在這些籌備自貿區的省市,其申報方案大都傾向於借鑒上海經驗。近日,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戴海波表示,目前,上海自貿區各項改革措施正接受第三方研究機構和市場主體的評估,管委會將於一週年時推出評估報告,屆時上海可能推出超過36條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秘書長李軍也透露,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已初步制定了金融功能發展指導意見。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建設依然是區內金融創新的重點和核心內容,也是金融創新的載體和平臺。截至目前,上海自貿試驗區已完成境外投資79項,涉及資金17億美元。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對於我國的自貿區而言,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是其承擔的主要功能。在貿易自由化方面“離岸貿易的最核心要點是解決跨國公司的資金管制問題,自貿區內企業允許搞一個國際資金池和國內資金池,當中設計有互聯互通的管道,力圖實現外匯資金集中運營,以便建立跨國企業的全球資金管理中心。”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另外,投資便利化也應該是雙向的,鼓勵中國資本從自貿區向海外直接投資“鼓勵成立對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探索發展並購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産品創新,逐步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並提供相應的仲介服務,支援富餘産能向境外有序轉移,讓自貿區同時成為中國資本走向世界的平臺,大力推進‘走出去’戰略。”
同時,自貿區也是金融市場國際化的試驗田。從上海自貿區的實踐來看,建立自由貿易賬戶體系,正是在嘗試部分打通離岸和在岸市場,允許資金在一定的範圍或者限額內相互滲透,在風險可控和效率提升的前提下,逐步放開資本賬戶管制。
目前來看,籌備自貿區的省市也大都著眼於人民幣跨境使用和拓寬投融資渠道等方面的內容,
與境外貿易對接方面,深圳前海將對接香港、福建將對接臺灣、廣西雲南將對接東盟,天津則對接東北亞等。
效應
地方欲借自貿區拉動GDP
儘管中央再三強調,自貿區的核心是制度創新而不是政策優惠,但一些地方在申報時仍帶有傳統的“特區”思維、“開發區”思維,希望爭取一些優惠政策,帶動經濟發展。比如,某些省份並沒有選擇省內開放基礎最好的區域申報自貿區,而選擇經濟發展比較滯後的區域,暗含拉動GDP的意味。
安邦諮詢首席研究員賀軍認為,自貿區在市場開放方面具有“樣板”意義,如果試點成功,今後可能在全國擴大。“對本屆政府來説,需要找到一些戰略支點,作為經濟發展和改革的支點。自貿區就是政策特區,有特殊政策,就可能有新的發展機會。地方政府對此當然很熱衷,都希望獲得這樣的資格。地方政府競相爭取,中央會面臨如何平衡的問題。”
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指出,過去無論搞“特區”還是“開發區”,通行的做法就是畫圈,畫完後把相應特權注入圈內,産生一個政策紅利。這樣做雖然會帶來一定的經濟繁榮,但政府權力也被大大強化。而自貿區要做的,恰恰是政府權力的減法。
在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看來,各省市自貿區內的核心問題是市場與政府的關係。“如何把握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很難,自貿區的建設要做減法,能夠明確不需要政府干預的領域應該由市場來解決。一些有風險的領域如金融領域、資本流動、人民幣兌換等需要市場和市場主體共同分擔。同時要有替補,如何讓監管更有效。自貿區掛牌以後,政府管理體制的改革將是未來1至2年內的重點。”張軍分析稱。
對於自貿區試點推廣的設想,年初商務部就已表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今年將繼續推動落實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相關試點任務,推動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體制建立。同時,及時總結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試點經驗,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成果;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選擇若干具備條件的地方發展自由貿易園(港)區。”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