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用了半年多時間,鏈家地産已順利進入了全國幾個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二手房交易市場,這種閃電般的速度體現其掌舵人左暉所説的合併策略。
基於合併策略,被左暉寄予厚望的鏈家網正承載著打造萬億級O2O平臺的目標。然而,夢想何以照進現實?地産仲介同行對此看法不一。
另外,一個困擾業內多時的敏感問題是,鏈家擴店的資金從何而來?對此,鏈家上下諱莫如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入調查發現,鏈家多次合併以來,多個被合併方的股權結構並無明顯變化,更像一種橫向聯合,早期鏈家在網際網路化和大數據投入重金,但進入擴張時代,邊際成本勢必會越來越小,鏈家的“養豬拔毛”策略風生水起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潛在風險。
合併背後對賭股權?
今年2月初,鏈家地産首先在成都燒起並購戰火,一舉合併了四川伊誠地産。此後,鏈家又分別合併了上海德佑地産、深圳中聯地産和重慶大業興。
僅用了7個多月,一直穩坐京城二手房市場頭把交椅的鏈家似乎已成為西南、華東和華南二手房市場上名列前茅的仲介大腕。
鏈家擴張雖然異常兇猛,但外界並不清楚其到底花了多少真金白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左暉,但對方手機一直無人應答,記者向其發短信了解並購資金之謎,也沒有收到相應回復。
與此同時,有一個重要現象隨之浮出水面,這一點似乎關乎合併資金來源的問題。
以四川伊誠為例,四川工商網上查詢系統顯示,伊誠地産成立於2009年底,除了創始人徐萬剛控股投入280萬元,黨傑投入120萬元,鏈家還出資166.67萬元,但這層股權關係並沒有因為合併而進行工商變更。
按照鏈家之前的安排,伊誠地産的老闆徐萬剛現任職務應是成都新鏈家“一把手”。對於股權一事,記者試圖採訪徐萬剛,但其手機一直無人接聽。
記者查詢德佑地産、中聯地産和大業興的工商資料,發現他們的股權關係也均未做新的變更。
這種合併策略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亞信控股集團董秘榮騰洪坦言,鏈家的異地收編,必然會衝擊當地二手房市場,因為當前市場蛋糕就這麼大,你多了他就少。“這應是對賭股權,把後期的投入款作為投資,用於企業的日常經營。”榮騰洪説,即鏈家前期會將收購股權作價用於後期發展,增加被合併方的後續經營資本,用於支付員工工資、開店等成本。
榮騰洪表示,現在大環境對房地産經紀業影響很大,傳統房産經紀企業一直虧損,如果鏈家控股後現在就把股權劃分很清,以後會很被動,因為這涉及合併報表問題,會影響到其在境外的融資規模。
“養豬拔毛”爭議中前行
工商資料顯示,成立於2001年的鏈家地産,註冊資本約1046萬元,其中左暉控股出資805萬元,到今年初,主要PE/VC股東之一的鼎暉嘉業(天津)股權投資基金正式退出,僅剩下復星創投。
業內擔憂的是,機構投資者最終會擇機退出鏈家,屆時鏈家如何實現持續性擴張,如何保障充沛資金?榮騰洪表示,鏈家在上海合併德祐應該花了不少錢,在其他地方的並購成本相對要少一些。之前,鏈家高層曾對外稱,今年公司計劃進行A輪融資,乃至B輪融資。
實際上,當前圍繞房地産服務業,包括房多多、青客公寓、美爾地産等頻繁獲得資本大鱷的青睞與注資,這讓擴張中的鏈家尤為眼饞。
實施合併策略之前,鏈家地産就想好了萬億級O2O的商業邏輯。深圳鏈家總經理張海明今年初曾談到“養豬拔毛”策略,稱未來鏈家依託不動産交易大數據,在周邊“養豬”,要養很多“豬”,逐漸形成“拔毛”能力,比如鏈家已經開展了資管、裝修等業務。
除了鏈家,還有很多房産電商也想到了這一點,但也遭到了同行質疑。
儘管如此,鏈家當前除了將觸角伸向一手房市場,還發展了鏈家P2P平臺“家多寶”、第三方支付平臺“理房通”及房屋租賃資管平臺“自如網”等。
鏈家相關人士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鏈家2017年除了整體實現1萬億元交易額之外,鏈家網衍生出來的金融業務能貢獻20%的收入,也就是200億元。
外界曾質疑鏈家挪用“理房通”平臺買家資金擴張門店。今年7月底,鏈家對此回應稱,不會挪用客戶一分錢,用戶資金由銀行全程監管。
鏈家理財數據顯示,截至9月15日,家多寶産品累計實現融資約87.3億元,發放收益1.74億元,每人平均投資13.45萬元,到期本息兌付率100%。據稱,其7月年化收益率10%,遠超銀行理財的4.79%。其中,1個月至2個月期限的投資者最多,佔比4成。
目前,能為鏈家擴張提供社會資金支援的無疑就是鏈家理財。但榮騰洪認為,如此高的年化收益率,勢必會讓鏈家支付更高的資金成本,這對其主業運營是個考驗。
“有一個問題,他們的虧損也不小,開一個單店需要10萬元左右,裝修好一點、轉讓費高一點的需要20萬元。”一位不願具名的地産知情者向記者透露,大環境不好,房産經紀成本壓力很大。
近來,傳統地産仲介巨頭中原地産重啟上市計劃,號稱中西部最大的房産仲介正合地産宣佈股份制改造之後,正籌備年內上市。
新一輪地産仲介上市潮涌,進一步凸顯了行業整合過程中的資本角逐,無疑會對鏈家等O2O平臺的市場份額形成擠壓。(每經記者 杜冉樂)
[責任編輯: 李振]